李琩爭皇位惜敗,楊玉環對峙群臣
李琩在心裡痛罵楊玉環過河拆橋的做法。
當初明明是她自己要脫離玄宗,卻又沒有理由離開,才找自己合作,欺君罔上佯裝她瘋癲痴傻,才騙過了玄宗的眼睛。
當初明明是她要參與朝政,主動找來站在帝皇身後看戲的自己,伸手把自己拉進了一潭渾水,怎麼現在扭頭就不認人了?
他沒有回答楊玉環“遺詔是哪來的”的問題,而是先注意到了另一個話題,反駁道:“分明是你欺君罔上裝瘋賣傻……”
他說的話被堵了回來:“那是為了讓你放下對我的疑心,我與玄宗演的一出戲。”
李琩笑了。
演戲?
是當時在演戲,還是現在在演戲?
似乎都不重要了,真正重要的是,誰是現在的局勢的主導者。
很明顯,這個主導者是楊玉環。
而自己,是一個被一群臣子壓制的,拿著一封遺詔卻遲遲無法登基的新帝。
楊玉環絲毫沒有給他留緩和的時間,又問了一次:“你的遺詔是哪來的?”
“是鮮於叔明從蜀地逃出,給朕送來的。”這個事情李琩是十分確定的,他自信地回答。
“你如何證明,你手中的詔書是鮮於叔明送來的那一封?”
李琩被楊玉環無語笑了,他說:“你的意思是朕還會偽造詔書不成?”
“正是。”楊玉環毫不迴避,“據悉,鮮於叔明抵達軍營前並沒有看過詔書,與你會面時周圍也沒有其他人在場。後來你傳喚李光弼,給他看詔書時,李將軍注意到上邊並沒有先帝的玉璽。”
當時,玄宗寫遺詔時正是逼宮的情急之下,寫完之後沒來得及去拿玉璽,匆忙給了潁王,同時門外的亂軍破門而出。
正是這樣的匆忙,留下了一個漏洞。
“鮮於叔明一直都在帳中,自然知曉我是否換過詔書。”
“是一個大臣的話可靠,還是傳國玉璽可靠?如此重要的事情,為何先帝不蓋玉璽?當時先帝派我前來跟隨你北上時明確說過不會立你為帝,又何來遺詔一說?”
楊玉環的聲音字字如刀,聽得李琩都有些站不穩當了。
“楊玉環,你到底想要什麼?”此時,李琩的聲音已經開始顫抖了。
“我想要的,我們之前就說過了,分明有一個更得先帝重用的兄長,自己卻爭權奪利,欺上瞞下,不應為天下共主。”
又是這句話。
李琩輕笑一聲。
原來今天的一切都是一個局。
引導他討論李璘,引導他處置李璘,引導他成為李璘。
到頭來,這個被審判的皇帝是自己。
“你不是說,你只是想看看長安的月亮嗎?你的野心可不小阿。”
李琩想起了當時,那個晚上,楊玉環從背後喊住了他,對他說,“壽王殿下,我只想回家,去看看長安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