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怕不怕的事兒嗎?這是穎貴妃根本沒為自己的家族想過啊!”
“……”
……
眾人議論紛紛。
但孫昊的聲音卻已經再度響起了。
【聽到這裡,也許有人會怪穎貴妃不知輕重,或者同情永璘左右為難。】
【不過,關於在這件事情當中,幾個當事人的選擇,up主這裡倒是有一點看法。】
眾人聽到這話,也顧不上繼續爭論了,都是立刻抬頭。
【穎貴妃去世於嘉慶五年的二月十九日,距離她的七十大壽僅過了二十天,而七十歲對於古人來說,已經算是相當長壽了,所以,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
【穎貴妃這時候本來就已經病入膏肓了,她前面二十多年一直都恪守規矩,不敢有絲毫逾越,也沒過過一個舒心的生日,永璘將這一切記在心裡,眼看著養母奄奄一息,便想著幫她圓了這個遺憾。】
【從永璘並沒有向嘉慶請旨,就直接操辦了整件事情來看,他極有可能也沒提前跟穎貴妃說,穎貴妃也是事到臨頭了,才知曉自己的養子不聲不響辦了件大事。】
【且永璘沒有向嘉慶請旨,以當時的情境而言,其實是對的。】
嘉慶眉頭微皺。
其他古人卻若有所思。
【他跟嘉慶說了,讓嘉慶怎麼回複?】
【同意還是不同意?】
【同意了,那是皇帝帶頭對自己的生母不孝,還不得被那些言官噴死,不同意,穎貴妃都快死了,好歹對方撫養了自己弟弟一場,又難免顯得自己不近人情。】
【左右為難,怎麼選都是錯。】
【因此,最好的辦法,還真就是像永璘這樣不打招呼,直接把事情辦了,自己默默將所有的鍋都背起來,事後嘉慶再對這個弟弟小懲大誡一番,大家都省心。】
嘉慶,“……………………”合著永璘還有這層用意?
永璘,“……………………”他能說,自己根本沒想那麼多嗎?
然而,雖然天幕的解釋並不符合實際情況,可既然對方都已經把臺階鋪好了,那兩人當然也不會吃飽了撐的,非要拆臺。
於是,片刻過後,等永璘進了宮,從善如流地就抱著自家哥哥痛哭流涕了一番,表達了自己的慚愧,嘉慶見狀也是借坡下驢,略微訓斥了幾句,便大方地原諒了對方。
……
乾隆朝。
“永琰和永璘都是好孩子,陛下可放心了。”富察氏寬慰道。
“光會玩小聰明~~”乾隆輕哼一聲,語氣帶著些許挑剔。
但富察氏對他多瞭解啊,一聽就知道,自家丈夫並非是真的不滿,便忍不住笑道,“能有點小聰明已經很不錯了,那種情況換誰去,都不可能處理得更好了。”
乾隆沒再接這個話茬,而是說道,“皇後今天也受累了,朕給永璉和和敬放個假,這兩天就讓他們好好陪陪你,朕這裡還有些政務,就先回乾清宮了。”
天幕雖然沒透露什麼重要的事情,可光是讓所有人知道,自己能夠穩定執政六十多年,就已經幫了大忙了,一些本來在擱淺中的計劃,現在都可以提上日程。
大臣們再想給他找茬,都得掂量一下,能不能扛得住他長達六十年的“惦記”。
至於令妃和穎妃,永琰和永璘?
但凡有腦子的人都能意識到,無論當事人還會不會入宮,他的後宮都不會再有能夠頂著這兩個封號的妃子,他也不可能再給自己的兒子取這兩個名字了。
原因無他,太敏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