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52 ? 道光3 (2 / 3)

只聽孫昊緊跟著就又道——

【咱們有一說一,在住暢春園還是綺春園這件事情上,道光的處理方式並沒有什麼問題。】

【有問題的是之後。】

【前面說了,乾隆絲毫不給自己老媽觸碰權力的機會。】

【而能夠體現他嚴防死守的態度的,有這樣兩個例子。】

【一是乾隆元年七月,太後跟乾隆閑聊的時候,提及順天府東邊的一個廢寺該重修了。】

【這一下子就引起了乾隆的警覺。】

【他當著太後的面沒怎麼樣,可回過頭便跟身邊的人說,“幾曾見寧壽宮太後當日令聖祖修蓋多少廟宇?朕禮隆尊養,宮闈以內事務,一切仰承懿旨,豈有以順從蓋廟修寺為盡孝之理?”】【1】

【意思就是,康熙朝的太後從來沒讓康熙蓋過廟宇,朕給太後的權利已經夠大了,宮裡面一切都聽她的,現在怎麼能再為了孝順太後就勞民傷財呢?】

【嘖嘖,這臉打的……】

眾人皺了皺眉,對此看法不一。

“乾隆不為了自己老媽的一句話就亂花錢,沒什麼問題吧?”

“我也覺得乾隆沒錯。”

“+1,看起來乾隆是有點小題大做了,只是蓋個廟而已,但實際上,有些口子根本不能開,誰能保證這不是太後的試探呢?”

“防微杜漸是對的,有些事情就是應該在剛開始的時候就不要給機會。”

“就是乾隆的話說的有點難聽了,一點臉面都沒給太後留啊,他完全可以採用更溫和的方式。”

“……”

——可以看得出來,大體上,還是站乾隆的人居多。

乾隆本人也是理直氣壯得很。

【可這還沒完。】

【乾隆似乎覺得這樣還不能表明自己的態度,沒過多久,又道,“外間聲揚皇太後各處修理廟宇,致僧道人等借緣簿疏頭為由,不時乞求恩助,相率成風,斷乎不可,在此時僧道亦知畏懼國法,即欲妄為,必不能行。倘後來或遇年幼之君,並值不知外間事務,主母不能斷制,俾若輩自謂得計,殊於國體有傷”。】【2】

【好家夥!】

【一下子就把事情上升到國家高度了。】

眾人,“………………”

咋說呢?

雖然道理是沒錯,可他們總覺得乾隆有點借題發揮,危言聳聽的意思= =

【事情如果只發展到這裡,乾隆雖然打了太後的臉,可他的出發點還是沒問題的,除了讓太後臉上有點掛不住,別的也沒什麼。】

【可乾隆年間的另一段記載,卻讓up主改變了看法。】

眾人聞言神色一凜。

【乾隆二十六年九月初四日,為慶祝太後七旬萬壽而進一步修建的壽安宮內,遮陽席片失火,宮外的護軍巡更等人敲門,想要進入救火,不料,太監卻以“宮禁嚴密,不敢擅行開門”為由,拒不開門。】【3】

【從這裡大家就能看出來,乾隆對太後的限制嚴格到了什麼程度,都失火了,太監也不敢擅自開啟太後寢宮區域與外界的通道。】

【堂堂太後,叫個門都叫不開!】

【這是多虧火勢不大,如果真因為太監不開門而導致太後燒死在了宮殿裡面,那絕對是清朝熱搜頭條啊!】

眾人頓時目瞪口呆。

“這就有點過分了吧?”

“那可是火災,這都不給開門?!”

“太後:這兒子不能要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