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點——
李賢最終蓋棺定論的諡號,是章懷太子,這就說明,他在熬死或鬥倒了李弘後,同樣沒有登上皇位。
算上前面的李忠,這就總共三個太子“中道崩殂”了。
每一個太子的身後,都有一批追隨者。
每一次太子之位的變更,都代表著一次權力的轉移和更疊。
而他這一朝,算上最終登基的那個皇子,竟然總共有四位太子?!
且不說在這個過程中,朝廷會發生怎樣的動蕩,就說未來會繼承皇位的那個人,李顯和李旦都沒有接受過儲君教育,前面的皇子又都在他的默許下,一直受到皇後的打壓,從未進入過權力核心,這樣一來,大唐的未來豈不是危險了?!
——想到這裡,李治頓時心亂如麻,眉頭不禁狠狠地擰在了一起。
武則天見狀,臉上依然盡是焦急和擔憂,心下卻不著痕跡地鬆了一口氣。
她剛剛的反應,半真半假。
對兒子的關心當然是有的,可她一路走來,若是這麼容易就七情上面,連喜怒不形於色都做不到,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回了,因此,更多的還是做給李治看的。
原因有很多。
一方面是在轉移話題,畢竟剛剛那個話茬實在有點不好接,輕不得重不得,重了,李治不滿意,輕了,自己心裡面不痛快,另一方面,對於李弘這個兒子,隨著對方年歲漸長,母子間的關系也是越發微妙起來,又從天幕這裡隱約猜到了對方未來的命運,武則天便順手落了個閑棋,為日後做準備。
說句實在話,天幕此舉也算是幫了她一個忙。
就李弘那個身體狀況,其實並不適合做儲君,他若是安心休養,還能多活幾年,而當了太子,整天勞心勞力的,這消耗的可都是他的心神啊,長此以往,人都要被熬幹了。
但這話,武則天之前卻沒法說。
一來,李弘是她的長子,廢長立幼乃取亂之道,並且,李弘除了身體不好外,也沒別的短板,二來,就是因為李賢佔了她次子的位置,如果李弘退位讓賢,豈不是要便宜外人?!
不過,現在好了。
有了天幕的背書,武則天頓時就有了操作的空間。
無論是出於一個母親對兒子樸素的愛,想要李弘平安長壽,還是站在皇後的立場上,不想要一個跟自己政見不同的兒子,抑或者是以後針對李賢,將其踢出局,眼下都師出有名了。
這麼想著,她很快就以擔心孩子們會胡思亂想為由,建議李治將李弘等人都傳喚過來,被打斷了思緒的李治聞言也馬上就答應了,當即便派了人過去。
……
而在這一時空的其他地方。
就在李治和武則天心思各異的時候,李弘等人也都看到了這期影片的標題。
巧了!
此時正值皇子們的讀書時間,故而李弘等人都在一處,太平公主因為自幼受寵,享受著跟皇子一樣的待遇的緣故,同樣也在這裡,以至於兄妹五人集體愣在了原地。
什麼情況?!
二哥二弟不是母後親生的?!
李賢本人更是渾身僵硬,彷彿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一般,大腦也是一片空白。
他不是親生的?
他不是母後親生的???
難怪!
難怪母後一直都不喜歡他!
而在他的身旁,李弘等人回過神來後,不禁面面相覷。父皇和韓國夫人的風流韻事,他們都聽說過,可卻萬萬沒想到,裡面還藏著這麼大一個秘密啊!
……
【作者有話說】
特別說明一下,因為作者本人的觀點是傾向於李賢非武則天親生,所以在寫到相關人物反應的時候,也會往這方面靠攏,但這並不能代表客觀事實,也沒有蓋棺定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