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集。
上官雲英繼續講故事啊!
所以從目前的資料來看,秦代出土的兵器基本上是銅兵器,鐵兵器極少。
兵俑身上的類似“羋”的文字,暗示兵馬俑是屬於秦宣太后?
經過很多人的仔細查對,此文字左邊的字為“羋”是“畢”的變體字。
應是兩個獨體字,讀作“羋月”。
因此,斷定兵馬俑的主人並不是秦始皇,而是他的祖母宣太后。
有些人也立刻出面反駁,認為一個字拆了之後,意思就大為不同了。
至此,有關誰是兵馬俑主人的討論似乎也有了一個明確的結果。
他的墓室周圍存在著一圈很厚的細夯土牆,還存在規模巨大的阻排水渠,千百年來不管發生洪災還是地震,秦始皇陵墓室依舊完好無損,不得不驚歎於古人的智慧和頭腦。
秦始皇陵還有許多令人費解的問題,這也更增添了秦始皇陵的神秘。
“所以,這些故事怎麼樣啊!”上官雲英問道。
“好,講的好啊!”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啊!”
“再講一個故事。” 西門飄雪說道。
上官雲英繼續說道:“我再講一個故事了啊!”
夏朝是華夏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它的第一任君王是大禹的兒子啟。
夏朝之前是實行禪讓制的“公天下”,而夏朝及夏朝之後則是父傳子的“家天下”了。
人們每每提到“公天下”向“家天下”轉變的關鍵人物時,都知道是大禹和啟,而不知道啟之後的第二位君王是誰,他可是繼位一年就把國家給弄丟了呢,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啟的兒子,太康。
夏朝統治者在位時稱“後”,去世後稱“帝”。
太康是姒姓,夏后氏,名太康,他是夏後啟的長子。
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在還是公天下的時候,啟就提出了“王位要由首領傳給兒子,再由家族延續下去,世世代代為王”的說法,可見啟是一個極有野心抱負的人。
啟得到權力以後,設宴款待各個部落的首領。
首領們心中都對啟感到不滿,但是隻有有扈氏表現出了極其反對的態度,其他人的態度則十分曖昧。
啟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但有扈氏不願服從於他,啟大怒,發兵攻打有扈氏,結果有扈氏全部族人皆被殺害。
其餘部落的首領不想落得和有扈氏一樣的下場,只好稱臣於啟。
啟封這些部落首領為諸侯,部落為諸侯國,各諸侯國以夏后氏的地位為尊,並且每年要向夏后氏進貢牛羊糧食和奴隸。
夏朝在啟的手中迅速繁榮起來,可惜好景不長,啟晚年時期縱情聲色,貪圖享樂,朝中政事不修。
太康從小就跟著父親啟享樂,也是個不理政事的。
繼位以後,太康只顧著遊獵玩樂,根本無心朝政,生活極其腐敗。
就在太康繼位的第一年,他就攜帶家眷、親信外出狩獵,長達數月都不回宮。
東夷族有窮氏首領后羿野心勃勃,他和太康不同,從小就精明能幹。
太康幾個月都不回宮,夏朝都城的大部分守衛都派去遊獵場地保護他了,后羿打聽到都城內守備空虛,便趁著太康不在,起兵奪取了夏朝的都城斟鄩,霸佔了夏朝政權,將太康拒之都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