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4章 拒絕 (1 / 3)

所以,這些故事怎麼樣啊!”

“好,講的好啊!”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啊!”

“再講一個故事。” 西門飄雪說道。

玄奘法師繼續說道:“我再講一個故事了啊!”

咱們書接上集。

玄奘法師繼續說道。

元帥聽國王一說,覺得不好意思,無話可答。

沉默了半天才想起一個法子,說道:

“大王!你的法律上不是有一條說:無論什麼人把他所愛的東西,或世界上最稀罕的東西送給國王,國王都要接受。因為國王會把更好的東西報酬給他。現在大王不但不體貼我,而且還違背了自己所定的法律!”

國王有難於色,的確這條法律是自己定的。

他想了一會說道:

“我不能向無常的世間冒險,來追求世間過度的五欲。我要問你,我們這個國家裡,誰最懂法律?你呢?我呢?還是人民呢?”

“當然是大王了。因為你花了很多工夫去研究法律,同時你對各事,都是一個有能力的判官。”

國王就喜形於色的說道:

“那麼,這件事讓我自己來判決,你不應該導我陷入迷途。我是一國的領袖,人民的好壞都會模仿他們的領袖。如果我放縱了自己的感情,胡作亂為,哪有資格領導和保護人民?我要繼續做人民的依靠,使我白璧無瑕的名字,永遠留存在人間。”

全國人民知道國王的美德懿行,非常感動,更加服從尊敬國王。

能剋制自己的情慾,而少欲知足,才能進入正道,也才能登上修道的階梯,這位能克己情慾的國王,後來成就了正覺的聖果。

情感是導人愚痴的,智慧可以剋制情慾,導人正道。

如果內心不認同別人的批評,先不要急著辯解“並非這樣”。

心裡若充滿著自己的想法,那別人講的話,有可能只聽了個大概,甚至很多意思都聽不見。

要學會放下自己的見解和想法,靜心聆聽,不理解就多問,力爭準確接收對方所要傳遞的資訊,這樣才能從中發現自己的盲區和漏洞,修正原有的認知,擴大自己的心量,更好地解決自己的問題。

別人的批評,不管有沒有道理,在聽者來看往往都認為是偏頗的、錯誤的。

其實,這恰恰是因為很難發現自己的問題,不會故意去做自己以為錯的事。

不要以為自己的理解一定就是對的,要學著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問題,學著放下自己的執著,學著在不同的意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出路。

虛心學習、謙沖自牧,是一個人進步和成長的重要素質,重心要放在自我提升、修學成長上。

聽聞的道理,若不經過自己思維、實踐,就好比病者揹負著藥囊,卻從未服用,還是不能得到真正的受用。

從前有個愚人,到別人家裡去做客,主人設宴請他吃菜,他嫌菜餚的味道淡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