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夜色,王易和呂布的軍隊,就挨個登上竹排,緩緩地離開了昌都。
順水而下,三萬多人走得幾乎無聲無息。
那些竹排連在一起,一次就運送了所有的輜重和一部分士卒,另外一部分士卒則是騎著馬,沿著河邊走向了海邊。
都昌到入海口,不過十餘里的路程,加上王易和呂布的部下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了,行動極其迅速,一些傷員也都是在竹排上待著,前往未知的海域。
要說忐忑,那是確實有點忐忑的,古人對大海都有些畏懼,畢竟大海和河流不一樣,河流固然會帶來洪水這種滅頂之災,然而沒有水就養不活人,古人對河流是又崇拜又畏懼那種感覺。
而大海呢?海水也不能喝,煮鹽在海邊就行了,所以對大海,人類往往只是充滿畏懼。
雖然他們都是精銳,可是在海上航行的經歷,依舊是沒有的。
不過在看到海邊的海船之後,他們的忐忑,就成了一種震撼。
在這個城牆基本上也就兩丈高的年代,五丈高的海船,帶給人的是無比地震撼。
那可是十幾米的高度!
這麼高的船,要怎麼上去啊!
當然,這種海船在設計的時候,什麼因素都考慮出來了。
海船四周都有絞盤,逐步的放下小船,然後人員和馬匹登上小船,船上的水手們將馬匹給絞上去。
而人就簡單一些,有軟梯垂下,自己爬上去就行了。
所以看到這樣的情況之後,王易決定只讓那些戰馬上船,那些蒙古馬,就放養算了,讓它們四處奔逃,反正青州這地方現在地廣人稀,它們不愁沒有草吃。
更何況,”我們馬上就會打回來的。”王易信心十足地說。
只運送那萬匹戰馬上船,就快得多了,一艘海船隻需要運載五百匹戰馬,一次就可以運送不下十匹,不過就算這樣,也花了足足兩天的時間,才將這些馬匹盡數運上了海船。
“好了,我們揚帆出發!”王易笑道,然後轉頭問陳宮:“公臺先生,你那裡的信鴿,還有沒有?”
“之前用了三隻,還有兩隻。”陳宮回答道。
“那就取來吧,我們也帶了幾隻過來,留一隻備用就行,其他的都用來傳遞訊息。”王易笑道。
“少使君接下來的計劃,可以對公臺說一下了吧?”陳宮道。
“沒問題。”王易一口就答應了下來。
雖然這次計劃是和徐庶一起討論後定下來的,可是和陳宮這種智者多討論討論,也能夠有很好的效果的。
三天前。
也就是王易軍就快要抵達都昌的時候,趙雲麾下那兩萬精銳,已經開始行動了。
他們的目標是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