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劉備特地點名要趙雲之後,公孫瓚其實已經注意到這位即將三十歲的麾下了。
趙雲出發之前,公孫瓚曾經對他說,回來以後,就提拔他當校尉。
可是劉備對趙雲的看重,則讓趙雲左右為難。
留下,等於背棄舊主。
百零九章忠義
離開,又對不起劉備的看重。
所以他選擇了一種對他自己最不利,也對所有人沒啥好處的方法--他自己前途算是斷了,公孫瓚少個部下,劉備少個重視的物件……
不過雖然很傻,卻符合他這種人的道德觀。
關鍵在於,劉備對他的好,讓他難以拒絕。
而這個時候,王易展現出來的,也是和劉備一樣的態度。
溫和,親切,卻並不讓人反感。
“雲原本無顏來見劉使君,可天下未定,雲也不敢苟活在鄉野之間!”趙雲單膝跪下,大聲道。
“趙叔叔快請起,你的事情,父親和我提過不知道多少次了,當然知道當時趙叔叔的離開,反而證明了趙叔叔的義氣!這樣的忠義之士,要離開,當然就要離開,成全他的義,而現在,他要回來,我同樣也要代替我父接納,成全他的忠!”王易立即把趙雲扶起,大聲地道。
“劉皇叔大恩,雲縱粉身碎骨,也難以報答萬一!”趙雲有些哽咽地道。
“趙叔叔莫做這小兒女態,你身邊這些壯士們,也得好好的給我介紹一下啊。”王易笑道。
趙雲這才收拾起激盪的心情,把那幾名同鄉都介紹了給王易,介紹到夏侯蘭的時候才道:“這是我同鄉夏侯蘭,字矛盾,他精通律法,非我這種武夫可比。”
“原來如此,趙叔叔,我當修書一封給我父親,您和夏侯先生還有同鄉們,就一起去吧,你們的職位,他自有安排,我雖然現在是徐州刺史,可是並無人事之權,委屈諸位在我身邊當個親兵又太過委屈了,還是請我父定奪為好,至於這五百匹馬,我先給趙叔叔記上大功一,充實入軍中。”王易道。
對此趙雲當然沒什麼疑問,他和夏侯蘭都算是各有本事,劉備素來有識人之明,和他又是舊識,自然不會虧待他。
王易不越俎代庖,也是對他負責,萬一劉備心裡有疙瘩怎麼辦?這樣的安排,當然是妥當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