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身體不適,韋扶風迴轉縣衙休息。
臨近正午,護衛趙崗來見,稟告道:“大人,屬下在外放鬆,看見那個台州刺史守在州衙。”
韋扶風微怔,想了一下,起身出門去往州衙,抵達州衙附近,看見李振和布袍大漢,在寒風中佇立觀望,他心生歉意,走了過去。
“楚兄弟。”李振看見韋扶風,主動走過來招呼。
“李刺史,我在西園見過老大人,老大人說,不想見。”韋扶風直白告訴,雖然心生歉意,但不足以改變看法,留用。
李振愣怔,道:“金州刺史未在州衙。”
“在西園。”韋扶風說道。
“老大人,為什麼不想見?”李振臉色陰霾,問道。
“老大人說,沒有刺史官位任用,見了也是煩惱。”韋扶風直白回答。
李振眉頭一挑,流露了惱怒,扭頭看向州衙,忽然一聲不吭的邁步走離,布袍大漢跟隨。
韋扶風沒有挽留,目送李振和布袍大漢遠去。
李振的心情,他能夠理解,但求官的人見得多了,心理上已然麻木,對於人才起用挑剔的很,李振不過是面試失敗的一員。
直至看不見,韋扶風也迴轉縣衙休息,他能夠親自來見李振,已然是尊重,過了今日,李振這個名字,也隨之淡忘。
......
度過年關,乾寧三年(896),正月十五之後,韋扶風自金州啟程,迴歸江陵府。
在江陵府駐留三日,啟程去往渝州,韋扶風必須巡視蜀地和嘉陵江上游,積極備戰,調和民生,整頓吏治,增強統治威望與力度。
還有,他曾經答應李玉珠,在孩兒出生之時陪伴,他也想與其他愛侶團聚。
......
而被韋扶風淡忘的李振,那一日憤恨走離。
次日一早乘船離開金州,順漢水東去,他佇立船頭,不顧寒風侵襲,一張臉陰沉,眼睛望著遠方。
李振,字興緒,祖先是西域昭武九姓的安國貴族,他是唐朝中興重臣李抱真曾孫,本姓安。
因為安祿山造反,李抱真請求改姓,被皇帝賜予李姓。
李振的祖父和父親,都做過刺史高官,到了他這一代,因為戰亂而造成家境沒落。
但出身官宦的李振,對於曾祖李抱真,骨子裡極度引以為傲,夢想成就曾祖的輝煌人生。
可惜現實殘酷,平日裡聰明好學,才智過人的李振,參加科舉考試屢次名落孫山。
經歷打擊的李振,終於明白依靠自身才華,不可能考中進士,失望之下,心態變的怨恨朝廷官僚的腐敗。
無奈之下,李振依靠祖蔭和送禮,謀得了金吾將軍的軍職,打算走武將路子出人頭地。
但朝廷的日漸頹勢,讓只是虛官的李振失望心涼,於是再次捨出家底,謀得外放台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