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立教於西牛賀洲之地,但他們並未參與仙神之間的征伐。
而神國打進來的大軍,也好似是與菩提山保持著一種默契,在還沒有與仙道徹底分出勝負之前,神國大軍並未向菩提山發難。
即便是有神國士兵追人,追到了菩提山的附近,也會立刻就折返了回去,而不入菩提山的範圍內。
至於那位太上定光仙,他似乎也不想在此刻就招惹上菩提山。
對於菩提山,這位古仙視若無睹。
就算是菩提山會接納一些仙道的流民,收攏些殘兵敗將,這位古仙也默許了。
這也就給了三位真佛時間,能夠抽空,翻閱一些教內典籍。
其實在菩提山中,有關於上一個輪迴紀元時代的典籍記載,並不在少數。
有真經三百冊,佛經三萬冊。
平常時候,真經都無法看懂,即便是真佛,也無法理解其上記載著的諸多玄奧。
不過彷彿正應了那句古話,不是不行,時候未到罷了。
當浩劫端倪初現,世間一片混亂之後,冥冥中,彷彿有股莫名力量,解開了真經的神秘面紗。
其上記載著一些古老往事,也就變得很好理解了。
三位真佛都翻閱了不少的真經,對於這時代浩劫,有了與眾生不同的見解。
在他們看來,時代浩劫,就是在為世間重新洗牌。
而在上一個輪迴紀元的時候,仙道原初失蹤,不知去向。
不久之後,這世間就出現了一種區別於仙、神兩道的全新理念。
正是過去古佛建立的菩提山教統!
那應劫之人,過去古佛,堪稱是在世間創下了不朽偉業。
這就是上一個輪迴紀元時代的全新變化!
那麼,在此時代呢?
誰又會是那應劫之人,氣運加身,成就不朽偉業的存在呢?
因此,在三位真佛看來,這太上定光仙,其實就是在爭奪一種冥冥中的氣運。
他想成為應劫之人。
這倒是與仙道的一些說法不謀而合了。
仙道的零星記載中,也有記載著,唯有應劫之人,才夠資格經歷這場浩劫考驗。
其餘人的生生死死,不過是被浩劫裹挾進來的罷了。
充其量就是個陪跑的,根本就沒有資格應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