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興生問:“幾天沒見,貓貓變得活力了不少,衣服上的魚是自己繡的嗎,挺可愛的。”
因為貓貓名字裡帶貓,貓又喜歡吃魚,所以陳盼翠就在貓貓的衣服上繡了好多魚,再加上她繡工好,魚兒活靈活現。每晚帶貓貓出門都會大娘大嬸誇。
魚……魚……
江月默唸著這個詞,對了她知道是什麼了!
“孫廠長,有聽過工廠養魚嗎?”這是江月偶然從書裡看到,當時還在想,前輩真是厲害,這種法子都想得出來,可是開創了養魚的新河。
只不過,書上只是寥寥幾筆概括,倒沒有詳細的介紹,她還要多琢磨才行。
“沒聽過,工廠怎麼跟魚扯上關係?”
“工廠養魚和樓頂是養魚第二產業,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工廠和樓頂來養,達到生產住宿養殖一體。”江月從腦海中扒拉著記憶點。
“工業養魚就是利用工業餘熱來養魚,已經受到各國的喜歡。我國是在70年開始發展養魚,到現在規模大概有百來家,比如胡南養魚工廠淨利八千元,海市青蘭縣全澤機械廠化養鰻場,一共獲利十萬元。國防工廠的養魚也是欣欣向榮。”
江月想了想,大概是沒有遺漏的了,問:“譚廠長有想法嗎?”
譚興生撐著下巴,“這個倒是挺有意思的,感覺挺好玩的。”正當他準備應下時,忽然想到要跟廠裡商量,瞬間喪氣了。
“對了,這個養魚對場地有什麼要求嗎?”
“我要去現場看才行,因為我也是從書裡看到,記得不太清楚了。”江月並沒有瞞著他這一點,說出實情,讓他來做決定。
譚興生站起身,“那我先回了,等商量好後我再給你打電話。”
沒想到來送個訊息還能得到一個法子,只是不知道這法子適不適他們廠。
不行,他要好好勸一下廠里人,這事一定要辦下來。
陳盼翠端了碟瓜子過來,“譚廠長怎麼回去了?我還想喊他留下來吃中午飯呢。”
“可能急著回去賣魚了。”
這話答得牛頭不對馬嘴,陳盼翠看了她一眼,“親家把知青們答的卷子批改出來了,你回屋裡看下有哪些要注意的,如果沒了,就可以把結果貼出來了。”
陳盼翠滿心期待紅旗中學開學的這一天。
她可是要第一個去接小寶放學。
“來吧,我們回屋睡覺去。”
“你一個人回去就行了,我留在院裡陪貓貓,這裡有棚搭著的,太陽不會曬到哪去。”
江月隨了她去,回屋看考核結果。
“月月,這六個苗子不錯,再加上牛棚裡的教授,老師差不多有十來個,可能不太夠。”
“我已經讓向夏把孩子分出來了,三歲一個階段,初期我們就混在一起,都是教簡單字,應該是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