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一”
“天下之至柔,馳騁乎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贏若絀躁勝寒,靜勝熱。清靜,可以為天下正”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既知其,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如此往復,也不知過了多少時日,多少歲月。那本〖道〗德經的後一頁,這被嶽羽翻開。
當後一段字跡,印入在腦後之內。
嶽羽神魂中,那空明之境。這有了些許波動。
然後是第一時間,便升起了一股佩服之情。
這本《〖道〗德》。非僅僅只是那位太清聖人的大道感悟而有。當真是包羅永珍,蘊含有為人之道。治國之法。
隱隱間,已足可為夾教興立之基…
而下一刻,嶽羽的唇角,亦透出了幾分冷笑之意。
“果然!”
傳說當年老,亦曾試圖立教”收授弟。卻只因汲取人族氣運,又欲立大教,再積功德,六聖之中,有獨大之視。而受元始通天、西方二聖幾人所迫”只得是盡散門下。隱居不出。八景宮內,也只留下玄都法師,這唯一弟。
這心結一旦結下,哪怕是師兄弟,哪怕是聖人至尊,也難輕易化解。
能將這三本世間頂尖後天道典,交予他手。除非是那位道祖,已對自己兩個師弟,已然是不抱希望。
下一刻,嶽羽卻又將那黃庭經,取在手內。
一本〖道〗德,便已耗費他近一千七百載時光。而這黃庭,記敘的鴻蒙篆文。卻顯繁浩。
不過在嶽羽而言,卻反倒是簡單了許多”甚至用不到,那菩提的藥力相助。
一前者記載的,乃是本源大道,太上聖人一切神通道法之綱領。文字簡約,卻深不可測”微言大義。
可這黃庭經,卻只是內外修行之法。有煉體之法,有道力修持之術。
嶽羽卻不欲全數吸納”只是與自己所習之內外五行符陣、九轉玄功、無相九劫神雷法、安天創世決等等。互相應證,補益根基。
有此二書,便彷彿是在與一位聖人,對座參玄,請教世間至理。之前觀覽完整造化玉牒時的晦澀難解之處,此刻竟是一一貫通,嶽羽受益之深。實在難以用言辭來形喻。
而待得嶽羽,再次醒來之時。便只覺這天地之間的氣機變化。已是有了些不同。
“一是初三。魂念已突破大羅金仙之境了麼?”
一絲意念”在這天意府內四處流轉,探詢著敖慧幾人的情形。
初三的突破,毫不出嶽羽的意料。不過他此刻,為期待的”卻還是月如敖慧,還有吞噬了燭龍所有一切,一身妖力,早已是晉至大羅金仙的騰玄。
此外有一絲,來自演天珠外的神念感應,令岳羽稍稍在意。
“是后土。已然出世了麼?不知不覺。居然已然是兩千四百載時光一”
嶽羽不由是微微一笑,演天珠內,自從吸納這三十六顆定海神珠,整整三十六個百億裡中千世界。
一不止是內中的根本世界,擴大了足足十倍。這天意府內的時間流差,也是高達一百零八倍!恰是天罡地煞之數。
超出了世間一切天境世界。一切洞天福地,已達至世間之極,再增無可增。
一甚至於那三十六天境之中的高三天,太清境大赤天,上清境禹余天。玉清境清微天,亦是遠遠弗如。
一兩千四百載,放在天意府外,恰是二十餘年,正合他所料。
那演天珠內的世界,亦有不小變化。時間流逝。倒是與外界相同。
只是連續二十餘載,風調雨順。內中的人口,已激增三成。
之前掠奪至那東方香積世界的數百兆人。也大半是棄那不動如來,都改信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