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學生露出笑容,“來來來,坐,既然你們都說女鬼不在屋子裡我也放心了。”
周福沉聲道:“那個女鬼沒有抓住,你還是不安全!”
眼鏡學生臉色微變,隨後又笑起來,“喝水,我去給你們拿水。你們喝可樂還是果汁?”
周福道:“隨便。”
王天幕想了一瞬間,笑道:“我想喝可樂,你給我來杯可樂。”
眼鏡學生點頭進了廚房。
周福還站著觀察整個房間,王天幕走到沙發上一屁股坐下。
“鬼大人,等下他把可樂端過來,你幫我看看有毒沒毒。”
小鬼雕像不知道可樂是啥,大概理解到是某種水,沒好氣道:“你當我是萬能的?我又沒喝,我怎麼曉得那水中有毒沒毒?”
“額,鬼大人你不能檢查出可樂裡有沒有被下毒?就你那神念,你掃,掃一掃......”
“我不能!”小鬼雕像惱道。
這個凡人,對神唸的認知太粗鄙了,他以為自己的神念是萬能許願器呢?
小鬼又道:“我勸你別喝,我感覺這個叫肖石榴的小娃肯定有什麼問題。”
王天幕點頭,“我曉得。”
王天幕要可樂,只是他隨手弄的一個小心理陷阱而已。
你看,當然眼鏡學生請他喝飲料時,王天幕回答得很不客氣,甚至直接用了肯定且命令的語氣道:“我想喝可樂,你給我來杯可樂。”
這句話在語境上是得罪人的,而王天幕故意這麼幹的深層次是原因:王天幕作為客人,他這麼一說,普通的主人家,就會在潛意識裡把自己拿給客人的飲料,視為‘客人自己的私有物’,而不是視為‘自己請客人喝的飲料’。
而具體的作用就是:這杯飲料現在作為王天幕的私有物,眼鏡學生按普通情況,就不能繼續說什麼:“誒,你喝啊,你咋不喝啊,你喝點啊!”這種要求客人馬上喝掉的客套話了。
如果在此前提下,眼鏡學生依舊提出了希望王天幕馬上喝掉的請求,那麼眼鏡學生的動機就很值得懷疑,王天幕也可以藉此推測出飲料是否有毒。
當然了,這只是個心理學上的小操作,小算計。不管飲料真的有毒沒毒,王天幕都沒打算喝。
小鬼覺得眼鏡學生不正常,王天幕更覺得他不正常,或者說王天幕心裡已經肯定這個學生有問題了。
作為澐城最頂尖的心理醫師,王天幕從見到這個學生和周福開始,他就一直在下套。
比如說前面三人一起走出商業區時,王天幕就問他:“你在哪個學校上學?”
正常人的回答方式,受到潛意識與慣性思維影響,第一個詞基本會是脫口而出的“某某學校”。就算是個天生靦腆的人,也頂多尷尬一會,就會把學校名字直接說出來。
可眼鏡學生第一時間說的啥?
他回答道:“在商業區對面有個458車站。”
呵呵......
這句話很值得深究,在王天幕的眼中,這句話又代表了三個結論:1.身份可疑。眼鏡學生大機率不是學生,或者說他其實沒有上學。
2.來歷可疑。這個學生一直在編故事。王天幕在這一句話前面故意露了個小破綻——‘你在這裡住,那你在哪裡上學?’,他在不經意間向眼鏡學生傳遞了‘我現在有點懷疑你,租房子住的學生怎麼會住這麼偏僻?租房子不該租在學校附近嗎?’的想法。眼鏡學生居然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理解到了這層意思,他後面的第一個回答竟然真的是‘在商業區對面有個458車站’‘我可以很快的坐車去學習’!
王天幕很重視這一點,因為這一點代表了‘客觀的陷阱’(即這個出租屋很可能有威脅他生命安全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