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太后與眾人願意與否,方梨雅以嬪位進宮的事情已經傳了出去。
由於太后和皇帝開啟了新一輪冷戰,選秀的事只好暫停了兩天。
眾位待選的秀女們只能在京城先住下,可作為事件主人翁之一的方梨雅卻在當天就被皇帝安排在了宮中離永清宮最近的平喜宮,原本是太后預備給沈玉珠沈玉翹留的位置。
此舉不僅惹得百姓們在茶前飯後議論紛紛, 連好些大臣也在早朝上一個接一個地遞摺子。
皇帝連著兩天都在早朝上發了怒,提前退朝罷工了。
這兩日臨敬殿伺候的人也格外精細小心,就連元春上茶的時候也不自覺地用手試了試好幾次溫度才敢端到皇帝手邊。
“陛下,太后娘娘身邊的張姑姑來問您接下來的秀女什麼時候選。”
夏守忠從殿外見了張姑姑,回來給皇帝傳話。
“哼,不是都不願意進來麼?讓她們都回家去好了。”
皇帝冷哼了一聲。
夏守忠仍然站在原地,他可不敢真的把皇帝的氣話傳出去。
“外面這幾天怎麼樣?”
皇帝自己氣了一會兒,又問。
夏守忠垂著頭,道:“是有一些傳言,陛下不用理會。”
元春看了夏守忠一眼,心想何止是一些傳言啊,百姓們都在說皇帝是見色眼開了,竟然讓一個縣令的女兒凌駕於三品大官的女兒的頭上,更有甚者還把皇帝評為了昏君。
還有老百姓說也怪不得太后娘娘現在還在把持朝政,皇帝還是太年輕。
“那些秀女們呢,是什麼心思?”皇帝問。
“這……奴才就不知道了。”夏守忠為難地說。
“把宛貴妃給朕找來。”
“陛下,宛貴妃娘娘下午就被太后娘娘叫去了。”夏守忠低聲道:“太后娘娘在罰宛貴妃娘娘抄佛經,說……”
“說宛貴妃勸諫不利是吧?”
皇帝冷冷地勾了勾唇。
可憐的宛貴妃,又要為皇帝的行為買單了。
元春看了看外面黑透了的天,若是宛貴妃從下午就開始抄佛經到現在可得抄兩三本書了。
“走,現在就去慈壽宮。”
皇帝撂下了毛筆,對元春道:“你在這兒吧,不必跟著朕去了,對了,你沒事兒就去看看方嬪吧。”
說罷,他帶著夏守忠氣沖沖地出去了。
元春只好奉命去了方嬪住的平喜宮。
因為皇帝親口吩咐了把平喜宮收拾出來,底下的人一點也不敢怠慢,什麼好東西都從內務府領了過去,好吃的好喝的更是一日三餐如流水地往裡面送。
方嬪沒入宮之前也只是小門小戶的女兒,雖然一朝爆發也沒有得意忘形,反而把很多東西都讓人送了回去,使得她的風評有了那麼一丟丟的好轉。
不過還是詆譭者甚多,畢竟大家對暴發戶的態度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嘛。
元春一邊想著一邊進了平喜宮,宮女喜兒馬上進去稟報。
這個宮女是太后在方嬪搬進平喜宮後的第二天就讓‘賜’給方嬪的,說話也很不客氣,說方嬪從小地方來,不懂宮中的規矩,讓喜兒好好教她‘學規矩’,免得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