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微笑道:“經過李嬤嬤這事,兒子倒是覺得宮中的人有些少了,不只是底下伺候的人年紀差距太大,後宮的宮妃也太少了些,是以,兒臣過些日子在朝中大臣家選妃充盈後宮。”
太后驚疑不定地看著他。
今日的皇帝已經讓她吃驚好幾次了。
太后轉著佛珠,沉默了一會兒才道:“哀家也正有此意,你也登基這些年了,可後宮裡還是一個皇子都沒有,這樣下去可不成。”
“母后說的是。”
皇帝挑了挑眉:“雖說兒子還年輕,但萬一有個不測,留個皇子也有利於朝政穩定。”
“胡說什麼!”
太后斥責了一聲:“多大個人了,說話還沒個忌諱。”
“既然你決定了,也不用哀家多費口舌了。等僧人們離宮之後就張羅起來吧。看著讓宛妃操持也成。”
“宛妃年輕,還是要勞累母后替兒子掌掌眼的。”皇帝恭敬地道。
“嗯,哀家自然會替你看著。”
太后笑了笑。
“那兒子就不打擾母后休息了。”
皇帝起身,提步走了出去。
聽到珠簾的響動,太后的脊背一下子鬆了,懶懶地靠在身後的椅背上,目光釘在桌上的一隻雙耳白玉鎏金香爐上。
“皇帝倒是長進了不少啊,不再跟小時候一樣毛毛躁躁沉不住氣了,現在也學會指桑罵魁,笑裡藏刀了。”
太后輕笑出聲。
對這句話張姑姑不敢附和,端看剛才母子兩個一來一往地對話間,皇帝平心靜氣,沉穩如山,應對自如,確實沉穩了許多。
太后則是回憶著皇帝那句意味不明的話,喃喃道:“難道皇帝知道了王嬤嬤的事?”
張姑姑安慰道:“娘娘,奴婢覺得李嬤嬤不會說出去的,再說了,就算陛下知道了又如何,不過是一個嬤嬤罷了,您可是陛下的母親,奴婢瞧著陛下對您多少還是尊敬的。”
“呵。”
太后冷笑了一聲:“皇帝啊,是個重情重義的,不會對哀家如何。但是……你沒聽他說麼,李嬤嬤的事已經過去了,這句話是說給哀家聽的。”
張姑姑笑道:“那陛下的意思豈不是不會與娘娘計較嘛,太后儘管放寬心好了。”
太后不置可否,道:“稍後你去尚衣局裡給邱嬤嬤頒旨吧,讓她即刻收拾收拾就去臨敬殿去,夏守忠那邊打個招呼,不必為難她。”
張姑姑應了一聲。
太后又說道:“既然皇帝主動提了要選妃,就告訴欽兒一聲,該做的就放開手腳吧,不過,也好好給皇帝選幾個可心的人來,到時候你仔細看看。”
張姑姑不太明白太后的意思,試探著問:“娘娘,這些選來的女子,要……”
太后若有若無地點了點頭,握著佛珠的手緊緊地攥著,眉目間一派疲憊。
只是輕輕擺了擺手,太后閉上眼睛靠在軟枕上嘆了口氣。
張姑姑心中有數了,看太后漸漸瞌睡起來,攙扶著她去了裡屋床上,輕手輕腳地關上門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