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父子,師生兄弟,長幼有序乃是基本的社會道德準則。,最新章節訪問:。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長兄當父。
也就是說父親去世之後,兄長在家中的角‘色’就相當於父親,乃是一家之長,所有的兄弟都必須聽命行事,否則就是悖逆,要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嚴重的時候,還將受到法律的懲處。
所以,湯於文絲毫不覺得從弟弟手頭拿到騎兵軍的軍權有什麼難度,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即便湯問行已經自立‘門’戶。可他一日姓湯,就得接受自己這個大家長的約束。
皇上此舉英明啊,湯於文由衷地敬佩弘光這一決策。
有明一朝,除了開國時的太祖成祖實行嚴格的中央集權,以後則多是皇帝和官員集團共同管理這個國家。皇帝就算想獨裁,也是有心無力,沒辦法,國家實在太大了。
近的且不說了,即便是在秦朝,始皇帝獨攬大權,每天所需要看的竹簡就有上百斤,工作量極其浩繁。估計有些竹簡秦王贏政也就隨便掃一眼,提筆批示,根本就沒有‘精’力再做思考。這也是從漢朝開始,宰相權力日益坐大的原因。
明朝的人口和經濟體量不知道比起秦漢時要大上多少倍,成祖之後,皇帝也沒辦法獨攬大權,只能將權力分給手下的官員們,這才有所謂的“士大夫和天子共治天下”的理論基礎。
不過,依湯於文看來,那些透過科舉入仕的官員其實同大明朝也沒有任何淵源。真說起這國家,乃是先祖和太祖高皇帝一起打下來了,咱們勳貴才有權力和天子共治天下。實際上,這江山,歸根結底是天子和咱們勳貴的,只有自己的東西才懂得珍惜。
以勳貴領軍才是未來的趨勢,不信可以看看建奴,歷次入寇時,統軍大將多爾袞、濟爾哈朗、多鐸、阿濟格、準塔、嶽託,誰不是貴族,可也沒見建奴就起內‘亂’了。就算朝堂之中有‘激’烈的權力爭鬥吧,可人家卻是越爭越強盛。相反,咱們大清朝對勳貴和皇族諸多猜忌,都將大夥兒養成了一群廢物,國家也這麼衰敗下去。
不得不說,弘光天子已經敏銳地認識的這一點,認識到誰才是真正值得信任的。是勳貴,而不是外鎮的武夫。
湯於文也知道,這事自己若是做好,那就是為國家立下第一大功,將來在朝中的地位必將與劉孔昭比肩,甚至尤有過之。因為,自己手頭捏著一支強大的軍隊,捏著孫元部的‘精’華騎兵軍。
是的,在冷兵器時代,騎兵才是最犀利強悍的兵種,衝擊力強,又有極好的機動行。
至少湯於文和同時代的所有人都這麼認為。那是因為在同建奴將近三十年的戰爭中,在野戰的時候,明軍吃夠了建州八旗鐵騎的苦頭。由此上溯到北宋,因為失去了北方產馬地,強悍的北宋西軍被對金戰鬥中被打得一敗塗地。
這才有所謂的關寧鐵騎的由來,想的就是以騎破騎。即便是李自成的闖軍,在勢力膨脹之後,第一時間也是大量招降明朝邊軍,組建騎兵集團。
而養活一支騎兵需要耗費大量的錢財,一般來說,一個騎兵需要配兩個馬弁、輔兵,所需的供給足夠養活七個以上步兵。
自家兄弟湯問行所率的這支騎兵有五千餘主力戰兵,一萬多輔兵,已是一個規模龐大的野戰軍團。究其戰鬥力而諺,抵得上四萬人馬的步兵。這個力量只要掌握在朝廷手中,再加上寧鄉軍百戰甲士強悍的戰鬥力,足可以震懾所有軍鎮。
不過,湯於文畢竟是一個古人,並不知道,其實要剋制騎兵,並不一定要用騎兵。孫元在戰場上就用步兵給過建奴很多次教訓。
未來軍事的發展趨勢是大炮、長槍、火銃,是鋼鐵一般的紀律,是現代武器的火力投送。當然,騎兵還有幾百年的施展舞臺,但在戰場上的作用會被逐漸削弱,直到機槍、坦克出現時,才會徹底退出戰場。
寧鄉軍各兵種都是相互配合的,並沒有誰是‘精’華的說法。
一想到這麼一支強大的的騎兵即將成為自己囊中之物,湯於文心中就起了萬丈‘波’瀾。他也可以想象,孫元在知道自己將他手中最可依仗的軍隊拉走時究竟是什麼表情。
只怕到時候會恨自己入骨吧,反正遲早就成為不共戴天的仇敵,湯於文也懶得同孫元廢話,甚至連孫元的中軍老營也沒進去,就藉口要去見自己的兄弟湯問行,急衝衝地趕到趙州。至於寧鄉軍監軍這個職司,也就是個幌子,湯於文也沒當回事。
也因為這樣,湯國公現在對於寧鄉軍究竟是什麼模樣還是一無所知。
這個時候,一進騎兵軍的軍營,他才起了好奇心,定睛四下看去。
不但是他,就連隨湯於文一起來寧鄉軍的勳貴子弟們也都好奇地打量著騎兵軍軍營,口中唧唧喳喳地議論個不停,就好象是一群穀倉庫中的麻雀。
“小侯爺,聽說你家兄長在滁州大戰的時候曾經進過軍營,也不知道當時的寧鄉軍究竟如何?”
“小侯爺一說還請休要再提,是我家兄長繼承了家中的爵位而不是我。當年,兄長在南京軍軍營的時候也見過孫太初一眼,那時間的孫太初不過是一個前戶,貌不出眾。聽兄長說,他為人很是恭謙小心,還有些猥瑣,惟恐得罪人一樣。”
“哈哈,孫太初猥瑣,這種說法還真是有趣。”
“對了,當時的寧鄉軍看起來如何?”
“也沒什麼出奇,裝備也差別,看起來跟叫‘花’子一樣。”
“那現在的寧鄉軍怎麼強大成這樣?”
“廢話,孫太初能搞錢啊!只要有足夠的錢,什麼上好的器械、馬匹‘弄’不來。只需將‘精’良的鎧甲往身上一套,任何人看起來都像模像樣的。所謂,佛靠金裝,人靠衣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