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涼快啊!”孫元正走在狼山山腰的一條小道。
夏季的陽光從旁邊的樹上投射下來,落到石階之上,江風徐來,光影婆娑。
“是不錯,難得老爺今日有這般閒情。”韶虞人搖著一把畫著荷花的團扇走在孫元的身邊,在樹木的陰影裡,出水芙蓉紅得豔麗,就如把扇的人兒一般。
孫元心中一蕩,伸手握住妻子的手,嘆道:“這兩年來,你我夫妻離多聚少,如今終於可以安靜地呆在一起了。這些年中,我忙於軍務政務,一直沒有精力照顧家裡。母親和孩子們被都你照料得體貼,還真是謝謝虞人你了。”
韶虞人柔聲道:“這都是妾身應盡職責。”
“也不是這麼說。”孫元搖頭:“當初我娶你之時,曾經答應過你另建一府,讓你單獨居住。卻不想,你卻還是進了我府中,侍奉起了母親,將本不該屬於你的擔子挑了起來。若是沒有你,家中也不知道亂成什麼模樣。”
是啊,自己現在有三個老婆。劉夏寧是府中主母,自己名義上的正妻;韶虞人是平妻;董小宛是小妾。
劉夏寧天真單純,雖然嫁給自己一年多了,還脫不了少女習性。至於董小宛,孫元也看不明白這人。她是被自己搶回家的,好象是認命了,又好象心甘情願,反正叫人親近不來。
只有這個韶虞人將這個家維護得周全,和自己能夠交心。這已經不僅僅是愛情,而是親情。只有在她身邊,自己才能無所顧及,不加思考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兒。
也因為如此,這才回南通,孫元才決定帶上韶虞人母女,也好和她多聚聚。
韶虞人聽孫元這麼說,心中感動,也沒將手從丈夫手中抽出,低聲道:“多謝老爺垂憐,這次只帶妾身來南通,妾身感激。只是,夏寧妹子和小宛她們……”
“你也別管,這上午我的決定。”孫元皺了一下眉頭:“不用顧及其他人的想法,你在我身邊的日子最長。這南通可是咱們生活多年的地方,到處都是從前的回憶。這次北伐,咱們北上之後,說不定就不會回來了,我想最後帶你再回來看看。南通懊熱,每年夏天都難受得緊。虞人你這兩年發福了,每年熱天咱們都會來這裡住上幾日消暑。”
“不回來了,老爺你以後就留在北方嗎,可有什麼打算?”韶虞人微微吃驚。雖說孫元在那裡,哪裡就是家。可一個南方人要在北方長期生活,她倒是無所謂,府中的人卻是不太樂意的。再大家心目中,北方都是苦寒之地,根本就不能同錦繡江南比。怎麼老爺的官做得越大,去的地方反越差了?
“打算,我能有什麼打算,其實我的話在揚州鎮,在寧鄉軍中有的時候未必就管用。”孫元禁不住苦笑一聲。
韶虞人更是吃驚,低聲問:“老爺,可是部隊中有人起了異心,不受節制?”
“不不不,虞人你想差了,怎麼可能?”孫元安慰地拍了一下她的手背。
說起忠誠,部下對自己敬若天人,那是肯定沒問題的。但是,隨著揚州鎮的勢力進一步膨脹,如今加上秦軍和山東軍,他孫元已經掌握了明朝幾乎所有的能戰之軍,七成的野戰軍團。再加上一大批失意地主和書生加入揚州鎮,成為半個揚州、整個徐州、淮安和半個山東的地方官,他孫元已經成為一個巨大利益集團的代表。
很多時間,已經行不得快意之事。
就眼前的情形來看,孫元的官位已經到了頂點,已經是國公了,再往上已經沒有可能。但手下人卻不滿意,人總是有追求的,說雄心也罷,說野心也合適。
如果真的北伐成功,大家以軍功授田,將地方官位搶個精光,自然是皆大歡喜。可別忘記了,揚州鎮不過是一個軍鎮,是明朝的軍鎮。
如果朝廷要插手,要來爭搶寧鄉軍集團北伐的勝利果實,大家有該如何自處?
難不成眼睜睜將手頭的好處拱手相讓?
利益使人爭乃是千古不變的定理,就算孫元有些退讓,手下也不肯。
這個時候,孫元的心神突然回到前世在學校課堂上,一些亂糟糟的理論如同潮水一樣湧進腦海裡。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所謂國家,就是一個階級統治另外一個階級的暴力機器……歷史不過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英雄是時勢造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這他娘純粹就是精英教育啊,後世的政經、辨證法,簡直就是為統治者量身打造的學問。怪就怪在後世,人人都要學習。
學這玩意兒除了穿越,還能有什麼用?
這些東,歸根結底就一句話:屁股決定態度。
沒錯,寧鄉軍系統在這些年獲取了大量利益,任何人要想從他們虎口奪食必將被鐵甲洪流碾得粉碎。
他孫元也不行。
孫元安慰著妻子:“部隊是需要用一場接一場勝利餵養的,只有打仗,才能讓大家高興。盼望北方,盼望收復北方廣袤沃野是所有人的願景。建功立業是所有人的理想,可以理解。”
韶虞人柔聲問:“老爺可是為鄭家新軍北伐而憂心/”說著話,她轉頭微笑著看了看遠處。
臺階下面大約兩百步的地方有幾個侍衛遠遠地跟著,女兒蘭蘭和甘鳳瑤正在說話,銀鈴般的笑聲隨風傳來:“羞羞羞,這麼大點娃娃就要做新郎,看你這模樣,長得又黑,又口吃,桃子姐姐喜歡你才怪!”
說著話,不住用手指颳著自己粉嘟嘟的小臉。
甘鳳瑤氣得大叫:“我不嫁……不,我不娶……就是我。”說著,哇一聲又哭起來。
孫元夫妻二人不覺宛兒。
韶虞人:“這個蘭蘭,才多大點,就知道欺負人,也怪妾身平日管教不嚴。”
孫元:“不不不,這才是我的種,我喜歡。孩子們玩鬧是天性,由他去。”甘輝父子留了下來,準備同孫元將來一道帶著李教官的骨灰去徐州,並順便提親。
孫元這次回南通一是關注下朝廷動向,也好為自己下一步決策打算。畢竟,徐州距離南京實在太遠,若是有什麼事情,等情報傳過去,新聞都變成舊聞了,那不是耽誤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