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有點意思,且和福王相處下去再說吧!
接見完眾臣之後一個多時辰過去了,天也漸漸黑下去,抬頭看去,燕子磯已經被夕陽染成紅色。
按照朝廷制度,史可法、高弘圖又和福王商議了半天,決定且讓福王等人在船上暫住兩日,後天一大早再進城。
今日來船上勸進之後,見福王是個好相處的人,東林諸人才算是放心。
新君入城乃是何等大事,自然不能草率,得事先做好準備。
福王是胖子累得快,就點頭同意。
第三天一大早,史可法等迎福王入南京城。
福王自南京西南的三山門登岸,鴻臚寺卿朱菊水與各科道諸臣前導,九卿在後扈從簇擁。這個時候,孫元和高傑、黃得功這才帶著兵馬上岸。三千多士卒夾道而立,並分別在大教場和孝陵前駐營,以防不測。
江北諸鎮中寧鄉軍的剽悍且不說了,至於秦軍和廬州兵,雖然在孫元看來爛得厲害,可也是明朝一等一個強軍。而且,這三千人都是騎兵,再街兵一立,當真是矯健威武,直震得南京城中的官民呼吸不暢。(棉花糖 提供Txt免費下載)
百官早已經組織了城中百姓到路邊迎接,福王車駕所至,萬民歡呼,聲聞數里
。士民以紗燈數百盞來迎,一路上不時有生員、舉人伏謁於路旁。老百姓們奔走相告:“今日五彩雲現,昨日有大星夾日、江中浮大木數千株,這些都是瑞兆,看來國家中興有望了。”
自從京師失陷,南京人心多不安,生怕哪一天賊人就渡將打到城中來。如今,新君進城,國家總算走上正軌,而福王所帶的兵馬又如此威武,有這些軍隊在,南京可保無虞,至此士民才開始欣欣然臉呈喜色。
福王先乘轎由城外直至孝陵門前,下轎改乘馬入內。從臣請自陵東門御路入。福王謙辭迴避,而從臣民所經的西門入內。至享殿前下馬行祭告禮。
拜謁畢,福王徘徊良久,潸然淚下。忽問:“懿文太子寢園安在?”所謂懿文太子,就是朱元璋長子,明朝的第一個太子朱標,建文帝的父親。
太子朱標去世得早,朱元章駕崩之後,皇帝之位就傳給太孫朱允文。可惜建文帝年幼,威信不立,這才有後來的成祖皇帝奉天靖難,這才有後來的永樂盛世。
其實,成祖皇帝雖然是一代雄主,可在正統計程車大夫們心目中,他得位不正,未免有篡位的嫌疑。
福王突然要提出拜謁朱標的陵墓,正合了文官的心意,也明白地告訴東林黨人,孤也是讀書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還有世界觀道德觀和你們都是一樣的。
果然,文官們都面露喜色,當即殷勤地在前面引路,將福王帶去孝陵。
福王今日的表現又讓孫元暗吃一驚:福王這個傢伙倒是懂得收買士心,也懂得製造輿論啊!
至於馬士英和盧九德更是喜不自勝。
在孝陵拜謁了太祖和朱標之後,福王覆上馬離開,從朝陽門入南京城,至直東華門入皇城,下馬步行過皇極殿基,率群臣參謁奉先殿,仍舊徘徊良久
。然後出西華門離開皇城,以內守備府為行宮住下。
這時眾文武正式晉見,行四拜禮。福王面呈漸色,急起身欲避。
史可法在旁止住道:“殿下宜正受。”
福王這才端坐受禮,開始商議國家大事。
孫元做為定策功臣,自然和劉孔昭、徐弘基他們站在一起,也又出席。相比只下,高傑、黃得功、劉春三人卻沒有這種政治待遇,都駐軍大校場和孝陵,只等皇帝的登基大典完畢,封賞下來才過江還鎮。
由此可見,孫元在未來的朝局中也是佔有一席之地的。
福王入城,繁文縟節實在太多,竟是折騰了一整天,這個時候商議國家大事自然也商議不出什麼來。不外是史可法首進戰守大計,道:“請素服郊次,發師討賊,示天下以必報讎之大義。”
然後,江防水軍提督劉孔昭代表武官,上前給東林上眼藥,說:“戶部籌措餉銀,而久盼不發。今士卒枵腹,軍心動搖。如此作為,實乃可惱、可恨呵!”
將火力對準了執掌國家財政的戶部尚書高弘圖,雖然他也沒指望能夠從高尚書手中弄出銀子來,可能夠讓東林不痛快總是一件好事。
高弘圖眉毛一聳,就要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