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清揮手欲再打,高傑冷冷道:“你們父子倒是演得一出好雙簧。”
再不理睬,撥轉馬頭回去了。
他被劉春反覆羞辱,早已憤怒欲狂。高傑什麼人物,論起手段和兇殘,並不比劉澤清弱多少,心中就暗自咒罵:劉家小子,若有機會,非整死你不可。
當下心中就在琢磨著,等下一旦打起仗來,該如何給這小子一個狠的。
可是,他畢竟是山東軍的少將軍……絲……劉澤清……
高傑忍不住又回頭看了一眼跟在後面的劉澤清,心中開始犯起了嘀咕,這廝陰險狡詐,以他和孫元的交情,一旦戰事反覆,說不準這老東西就會反水。到時候給我背後來一刀,我英雄一世,說不準還真要栽在這小人手上。
想到這裡,他忍不住加快了馬速,拉開和劉澤清的距離。
回到中軍大麾之下,一個身著儒袍的文士騎著一頭白馬走過來,跌足道:“剛才的情形我已經看到了,哎,大敵當前,咱們自己人怎麼先起了衝突。寧鄉軍雖然不足為慮,但畢竟有一萬人馬,而且也是打過不少勝仗的。如今咱們是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別中了敵人的詭計。”
這人正是來江北做說客的冒襄,不得不說,這幾個月在史可法手下做幕僚,讓他飛速地成長起來。畢竟是復舍四公子之一,一旦成熟,就顯示出讓人不敢小視的才幹來。、
江北的局勢可謂都是因他一人,因他三寸不爛之舌而徹底的翻轉過來了
。
高傑也佩服他的本事,就留他在自己帳中參贊軍務。
給他做幕僚,你高傑也太高看自己的了。我冒襄若是辦成這一件大事,就算在朝廷上也有一席之地的。不過,孫賊與我仇深如海,此人又甚是狡詐,倒是不可大意。總歸是要親眼看到寧鄉軍被徹底打垮,總歸要親手踩著他的屍體救回小宛才能瀉我心頭之憤。
於是,冒襄就很乾脆地留了下來,而不急於過江回南京去。他自信,有自己在江北一天,孫元這個軍痞莽夫就翻不起任何風浪。
孫元這小賊剛才這一手真是厲害,劉澤清這人在泰州吃了寧鄉軍的虧之後,實力受損失,又受到了高傑脅迫,逼不得已才帶兵過來與秦軍合營。
受了威脅,以劉澤清狹窄的心胸,必然是暗含怨憤的。而且,高傑為人又強勢,對劉澤清呼來喝去,視之如下屬。
劉澤清表面上一派恭敬,可冒闢疆還是看得出來,這老狗還是揣著別樣心思的。
如今這路聯軍的三個統帥本就各懷心思,未必能擰成一條繩。如今被傅山這麼一弄,兩家的裂隙更大,且擺到明面上來了。
大戰馬上就要開始,無論如何,得先將兩家關係修補好才是。
冒襄道:“各位總兵官,奪嫡之爭何等要緊,關係到大家的身家性命,我等和孫元可謂都是擔上了血海關係。彼此見面,也沒有多的話好講,戰場上見分曉就是。”
“可孫元賊子一來卻遲遲不發動進攻,反讓我聯軍從容佈置,又派出使者卑躬屈膝討好劉將軍,這分明是示敵以弱,不但讓我等失去警惕,還想分化瓦解我軍。如今我軍雖然兵力佔絕對優勢,可時間卻不站在我們一方。別忘了,孫賊可是接到福王了,此戰他們不吃敗仗,自可從容過江,送福藩登基稱帝。到時候,一道聖旨下來,咱們就成了叛逆。到時候,我等只怕立即就四分五裂,死無葬身之地了。”
“反之,朝廷派人去接潞王,如今潞藩究竟走到什麼地方了,誰也不知道。天時並不站在我等一邊,自該同心協力,將孫元徹底打敗才行。惟此一途,再沒有別的路可走。”
下載本書最新的txt電子書請點選:
本書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在點選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閱讀記錄,下次開啟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部落格、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