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蔭如雲,將一間小院子遮得嚴實。[.超多好]五九城中,暑熱天氣,能有這麼一方陰涼的好去處,實在是一件叫人心曠神怡的佳事。
兩隻黃鸝鳥兒立在枝頭唧唧喳喳地叫著,靈活的眼珠子卻落到下面那個三十出頭的書生身上。
明亮的陽光從樹葉的縫隙中投射下來,落到這個書生身上,斑斑點點,光影陸離
。
書生面容清瘦,面板顯得黝黑,鼻子兩側生著兩團雀斑。他右手提著一把木製寶劍,左手捏了一劍訣,面上的表情古井不波,目光也顯得有些渙散,好象神遊天際一般,很是無神。
在他身周,四個武士打扮的漢子同樣提著木製寶劍,怒目而視。
書生的呼吸顯得很是平緩,身材即不高大,也不矮小,就是普通人模樣。再加上渾身的書卷氣,手中本該拿上一卷《黃庭》而不是寶劍才對。
孫元則苦笑著搖頭站在院子的角落,小聲道:“青主,今日的比試還是按照我寧鄉軍的規矩,都用木製寶劍,劍頭粘石灰。比試之後,誰身上的白點少誰贏。彩頭嘛,就依你所說……”
那三十出頭的叫青主的書生依舊一副老神在在模樣,下意識地打斷孫元的話:“彩頭還用說嗎,就將你做的那套所謂的醫療器械都給我好了。”
孫元:“不過是一些小玩意兒罷了,值不了幾個錢,就是製作起來要花些工夫。若是青主兄喜歡,儘管拿去就是。久聞青主乃是山西武學大家,尤其一手劍術甚是高明,今日機會難得,正可一開眼界。”
那個書生道:“劍術不過是小道而已,練得再好,也不過是十人敵罷了。孫將軍,這場比試其實也沒什麼意思,純粹耽擱工夫,叫你手下一起上吧!”說完,他打了個哈欠,渙散的眼神中出現了兩點淚花,顯得很疲倦的樣子。
見到他一副沒得趣味的模樣,同樣提著寶劍圍在他圍在他周圍的幾個武士都滿面的憤怒,其中一個壯漢還發出咯吱的咬牙聲,然後怒喝一聲:“兀那篾片書生,弱得跟只雞一樣,還說此大話?某一個人就能將你給收拾了,也好讓你看看什麼才是百戰之士?”
“還是都上吧,難不成你們還想用車輪戰術,我可沒工夫陪你們。(棉花糖 提供Txt免費下載)”那個書生揮了揮手中木劍,然後轉頭對孫元道:“孫將軍,小生宿醉未醒,夏日炎炎正好眠
。你不是一直想看我的寶劍術嗎,若一個個上,怎看得出我袖中青鋒的真意?”
孫元心中一動,心想:“今日正是摸一摸傅青主深淺的好機會。”
就點了點頭,喝道:“驢子、溫老三、尉遲嵩、包出,青主先生乃是有名的劍學大師,你們可要好生向人家討教。”
沒錯,眼前這個叫青主的書生就是給劉宇亮製作降糖藥的傅山傅青主,山西陽曲縣廩生,因為在山西犯了事,好不容易逃脫牢獄之災,就來京城遊學散心。劉閣老久聞他的大名,知道傅山醫術了得,就請進府來為自己看病。
姑且將他製作的藥丸當成降糖藥吧,劉宇亮吃了他的藥之後,感覺好了些,孫元懷疑其中含有降低血糖的成分。
當初劉宇亮提起傅山的名字時,孫元只覺得耳熟,可無論如何也想不起這人究竟是誰。可等他說起傅山字青主之後,孫元這才猛地一拍額頭:“這可是個大名人啊!”
傅山明清之際思想家、書法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濁翁、石人等別名,漢族,山西陽曲人。明諸生。明亡為道士,隱居土室養母。康熙中舉鴻博,屢辭不得免,至京,稱老病,不試而歸。顧炎武極服其志節。於學無所不通,經史之外,兼通先秦諸子,.cc[棉花糖]著有《霜紅龕集》等。他被認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氣節的典範人物。傅青主與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李顒、顏元一起被梁啟超稱為清初六大師。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傳世之作,在當時有醫聖之名。
開玩笑,醫聖可不是人人都能叫的。怎麼著,也該是站在同時代中醫顛峰的人物。
孫元作為一個軍人,對於部隊的醫療衛生一向看重。否則,他當初也不會化大工夫招攬了加西亞這個外科大夫,這兩年,幾場血戰,加西亞確實立下了不小的功勞。若非他手頭培訓的那群醫官,也不知道有多少受傷計程車卒會死在戰場上。
不過,加老頭主修外科,給士兵縫針、包紮或許還成。遇到內科的疑難雜症、瘟疫、風寒,卻抓瞎了。所以,一旦士兵得病,孫元還得從外面請中醫郎中進軍營,搞得很是麻煩。
如果能夠招攬傅山,寧鄉軍的軍醫系統就算是徹底完善了,內外皆修了
。
因此,孫元在聽到他的名字之後,大喜過望,趁傅山正好住在劉宇亮家做山人的機會,便尋上門去,熱心籠絡。
對於真實歷史上傅山的民族氣節,孫元還是非常佩服的。再他看來,此人就是一個風流狂傲不羈的名士,真要比擬,應該是唐伯虎那種型別的。
可一接觸,卻叫他大為意外,此人並不如他想象中那樣生的風流倜儻,甚至還長得有點醜。
這是其一,其二,此人有點俗氣。他見聞是廣,從他談話中可以聽出,這個傅青主早年已經遊歷過天下的。只不過,同其他讀書人一說起話來就子曰詩云,風雅得體不同,此人開口閉口都是一些亂七八糟的八卦、小道訊息、家長裡短、路邊社政治新聞,跟後世的小報記者沒什麼區別。而且,這人有個特點,和人交談的時候喜歡走神,說著說著,就不知道思路跑什麼地方去了。
最最叫人反感的是,這傢伙還不停地暗示自己家貧,這次又落了難,請孫大將軍資助。
君子有通財之誼嘛,不過,把話說得如此明顯,還是讓人接受不能。
見傳說中的傅青主如此不堪,孫元略微有些失望。可轉念一想,人無完人,尤其是像他這種天才一般的人物,性格必定是有缺陷的。我用的是他的醫術,至於他人品如何,是否貪婪,又關我什麼事。
實際上,明末書生道德敗壞也不鮮見,王朝末世禮崩樂壞,可沒多少君子,否則也不會出現山人這種飲食詐騙犯了。
所謂山人,原本指隱居山林不出仕不染塵埃的陶淵明那樣的高人。可到了明末,隨著知識的進一步普及,有功名的讀書人越來越多,可官位卻只那麼點。於是,不少知識分子得不到安置,就散落在民間。
讀書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而且讀書又是一件需要耗費大量錢財的事情。若是不能做官,很多人除了能吟幾句詩,做幾篇四平八穩的八股文,卻不懂得其他生計。於是,這些書生們便打著遊學的旗號,遊走於名門富戶打秋風維持生計。如劉宇亮這種閣老相府,自然是山人們的首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