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國士> 第三百五十七章 風雲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五十七章 風雲動 (1 / 3)



八月未央,九月授衣。

一入秋,天氣就涼了下去,剛才過去的那個盛夏的炎熱,在一場接一場的秋雨中消失無蹤。

雨水落了十餘日,到今日天空終於放晴朗。抬頭看去,頭頂是沒有一絲雲彩的瓦藍色蒼穹。金黃的陽光投射下來,照在路邊的秋葉上,黃燦燦耀眼欲花。

在放眼朝西,西山那邊,更是紅燦燦如火,楓葉都紅了。

經過了一個酷熱夏季折磨的京城,也恢復了活氣。

一大早,在家裡呆得發黴的人們都走出家門。要麼,去香山觀賞紅葉,要麼出城去看那無盡的秋野,寶馬雕車香滿路,風蕭聲動,卻是難得的太平景象。

沒錯,剛過去的崇禎十年和崇禎十一年上半年,乃是崇禎皇帝登基以來難得的平靜日子。這一年半的時間內,中國的北方氣候還算不錯,至少沒有像往年那樣又是大旱又是雪災。也因為如此,東北的建奴並沒有如往常一樣南下打草谷,讓大明朝的北方邊防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至於對內的剿滅農民軍戰事,一切更是順風順水。崇禎十年十月,楊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之法終於看到成效。農民軍殘部的騰挪空間被極大壓縮,在湖廣、陝西、四川交界地帶苦苦掙扎,如果不出大的意外,被徹底剿滅只是時間問題。

到崇禎十一年年出,繼高迎祥闖王之位的李自成大軍已基本被洪承疇、孫傳庭擊潰。

看這二人在陝西幹得出色,接替盧象升位的總督南方五省軍務的總理熊文燦由於本錢不足,不能像洪、孫二人那麼風光。無奈之下,他決定採取招撫的手段,招安縱橫在黃梅一帶的張獻忠部。

說起這個熊文燦,他原本是福建巡撫,因為成功招撫了海盜鄭芝龍,也就是後來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的父親,得以升任兩廣總督。後來有皆鄭芝龍的力量平定了海盜劉香,一時間聲譽鵲起

。可以說,此人之所以起家,做到封疆大吏的位置,全靠招撫賊人,其實卻是沒有半點軍事才能的。

他接替盧象升的總理一職之後,手頭沒有一兵一卒,無奈之下只得請求左良玉借給了他六千老弱兵殘做親兵,這才將總理南方五省軍務衙門的架子搭起來了。

崇禎十年十月,熊文燦去了安慶督促左良玉對張獻忠用兵。結果,飛揚跋扈的左良玉根本就不理他的茬。

身為督師,手上無兵無將,自然也談不上剿滅亂賊。加上熊大人做官也糊塗,竟然上了個摺子給朝廷,說黃梅一代賊軍已經活動了將近一年,究其原因是這裡實在是太富庶了,所有才將敵人招了過來。朝廷如果將所有百姓移入城中,堅壁清野,將莊稼地都毀了,把水井都填了,賊軍無法以軍就食,得不到人力物力補充,自然就會退兵。

東南可是朝廷財賦重地,熊大人這一招以本傷人實在太荒謬,崇禎皇帝看了摺子後勃然大怒,痛斥熊文燦這是在“玩寇”。楊嗣昌也是哭笑不得,沒辦法,就從真定、保定和山西掉了三千人過去。

可這點人馬,要想用來解決張獻忠根本就沒有可能。熊大人是靠招撫賊軍起家的,這個時候自然而然就幹起了老本行。

於是,熊文燦就派出親信進入張獻忠營內招降。

張獻忠為人狡詐,在以前他只要形勢一但不好,就投降朝廷。可等到緩過勁來,就會重新反叛。可以說,此人根本就不能相信。

自從滁州大戰之後,農民軍受到了極大打擊,元氣大損失,已處於失敗邊沿。此次熊文燦派人過來招降,要想立此絕世大功,好在皇帝面前揚眉吐氣。()

張獻忠吃準了熊文燦這種急於求成的心理,有知道他貪財,更是許於厚賄,向熊大人提出苛刻的條件要求保留部隊建制,並擇地安置。反正一句話,投降可以,但兵權卻不能交出去。

當時,楊嗣昌等人也不是沒有看出其中的問題,因為張獻忠的人品實在太卑劣,根本就不值得相信。可熊文燦急於立功,不斷派人進京遊說。說張獻忠兵力雄厚,又是賊軍中的領軍任務。若要想徹底剿滅賊寇,朝廷將來不知道還會糜費多少軍費,調動多少人馬。而且,未必就能打得過人家。如今,若是招降了賊軍的旗幟性任務,賊人必然軍心大震,說不定以後還會有人陸續求降

如此,豈不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最後,熊文燦還信誓旦旦地說:“若能招降張獻忠,依臣看來,最多三年,賊軍將盡數歸降朝廷,當至天下太平。”

在熊大人的影響下,急功近利的崇禎皇帝一錘定音,答應了張獻忠的所有條件,讓張部安扎在谷城外十餘里地的白沙洲,造屋買地,定居下來,儼然一個小小的獨立王國的諸侯王。

而這個時期的張部勢力已經在歷次的戰爭中受到了極大的削弱,據地方官送上來的花名冊上記錄,此刻的張獻忠手下總國也不過一萬八千人,其中精兵約一萬一千左右。

這個時候,崇禎皇帝才感覺有什麼地方不對勁。

他雖然生在深宮,長於婦人之手。可自登基以來,大明朝就內憂外患不斷,每年都在打仗。仗打得多了,他這個門外漢也具備一定的軍事常識。

一萬八千賊人就有一萬一千精兵,可能嗎?據他所知,賊軍作戰一向都是拖家帶口,兩萬人馬中,上得戰場的青壯有個五六千人就算是不錯的了。至於家丁級精銳,也就一兩牽千人模樣。

這點人馬,只要朝廷發個狠心,調動各地軍馬進剿,最多花費些時間和軍餉,要徹底剿滅也不是什麼難事。又怎麼說未必打不過人家?

這個熊文燦還說什麼最多三年,賊軍將盡數歸降朝廷,這不依舊是袁蠻子那叛賊當年的“五年平遼”的翻版嗎?

一回過味兒來,崇禎皇帝對熊文燦的厭惡感更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內心中也知道,張獻忠此賊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反咬你一口,只要他得到休養生息,回過勁兒來。

可崇禎皇帝卻是一個極其好面子的人,只能強自忍了,甚至還將熊總督狠狠地誇獎了一番。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