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穿了,那一仗乃是整個寧鄉軍訓練體系的勝利,可孫元沒有一文錢關係。
回頭想來,換成自己坐在盧象升位置上,根本就沒能力短時間內整理好已經崩潰的大軍,投入反擊。但憑這一點而言,盧象升的軍事才華就讓孫元佩服到五體投地,並暗自羞愧。
不過,這並沒有讓孫元喪失鬥志。不懂軍事,不懂韜略,學就是了。沒有老師,那就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好了。
要知道,自己好歹也算是一個名牌大學出身,怎麼著也比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紅軍將領們素質高吧。那一代先輩不也是從一個普通農民,轉戰萬里,身經百戰,成為閃亮將星的。只要不畏懼戰鬥,並善於總結經驗。
當年的那一代將軍們每次戰後都會開一場檢討會,討論得失。按照現代人的說法,就是大腦風暴。
孫元覺得這個法子非常好,寧鄉軍的軍官們都是邊軍低階軍官出身,文化和戰鬥素質都非常之差。問題是,以孫元現在的人望根本就沒有可能吸引人才。沒辦法,只能自己培養了。
這幾日因為軍務實在繁忙,而部隊在血戰之後也需要休整,這個檢討會也一直沒有開。
孫元從滁州到泗州,一路上都在琢磨這兩場戰役的得失,已經有了腹稿。今日白天打退了賊軍的進攻之後,高迎祥好象也喪失了鬥志,從下午到現在,再沒派出一兵一卒攻城。孫元得了這個空閒,索性磨了墨,將自己的思路記錄紙上。
等寫好,待到戰事平息,回到寧鄉之後,再招集軍中總旗以上軍官集中學習。
停了停,孫元首先提到火槍兵:“火槍兵戰法的關鍵是嚴格的紀律和裝填速度,作戰事,需要同時射擊,在陣前形成一道嚴密的火網,阻擋敵人進攻。然後,用最快的速度裝填。”
“按說,這種戰法也算是具備一定的先進性,是未來戰爭的發展方向。不過,我卻有兩點考慮不周:一,以燧發槍的火力投送能力,並不能將來襲之敵徹底擋死在陣前,尤其是遇到騎兵衝鋒,一輪射擊之後,敵人已經衝進我軍方陣。接下來,等待我軍將士的,將是一場一邊倒的大屠殺。這一點,卻是我考慮不周,甚至有些想當然了。”
想到這裡,孫元心中微微感嘆,又暗自慶幸
。幸好自己從清流關一戰之時就發現這一戰術的重大缺陷,這才趕鴨子上架,用十來天時間速成了一支長矛兵。如此,才勉強在滁州大戰中以長矛森林抵住了李自成的騎兵衝鋒。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當然,倉促成軍的後果是,長矛兵幾乎被人吃掉一半,死傷極為慘烈。
回寧鄉之後,還得從俘虜的流民中抽調精壯,補充進軍營。
這次滁州大戰,長矛手不過訓練了半月就倉促上陣,如此才遭受巨大損失。還好,此戰之後,幾年之後南方也不會發生任何戰事,正可從容練兵。其實,只需半年時間,長矛兵就訓練出來,到時候,就算拉上戰場,也不會如今次這般狼狽。
孫元想到這裡,又繼續寫道:“二,火槍手在訓練時,關鍵是彈藥裝填速度,比起弓手來,卻要慢上許多,成軍極為不易。日常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火藥和錢財,甚是昂貴。不像長矛兵,只需簡單的佇列訓練,塞給他們一把長矛就成。這中廉價的兵種,才是我寧鄉軍未來發展的方向。”
明末亂世已經降臨,北方連連大災,流民遍地,什麼都缺,惟獨不缺人力。一塊餅子就能買到一個大姑娘,只要你手頭有糧,登高一呼,長矛兵要多少有多少。
寫好這個簡單的總結,孫元心中一動,突然想起一事。又在紙上寫道:“其實,我軍還缺炮兵。將來部隊壯大了,肯定會又攻堅任務,沒有大炮,靠蟻附攻城,我寧鄉軍可消耗不起。而且,戰陣只上,長矛火槍方陣若沒有火炮保護,依舊不值一提。”
滁州大戰時,孫元所擺下的跨時代的長矛火槍方陣,依舊被李自成打得如此之慘。農民軍已經夠爛的,對付他們還這般吃力,若是遇到通古斯野人,只怕未必扛得住。
當時如果陣中擺上幾門拿破輪青銅炮,李自成的騎兵只怕早就崩潰了,還輪得到他們在我寧鄉軍陣前一圈圈的轉?
可是,孫元現在的建軍思路建立在用現代紀律訓練出一支廉價的可以源源不絕補充的輕步兵,對於士兵的素質也沒有任何要求。
可炮兵卻是真正的技術兵種,卻不是什麼人都能幹的。
下載本書最新的txt電子書請點選:
本書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在點選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閱讀記錄,下次開啟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部落格、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