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時間,我一定要練出一支強大的軍隊!”
“半年之後,那就是我孫元名動天下的時候。”
站在船頭,吹得河風,孫元看著前方廣闊天地,突然有一種海闊天空的感覺。
到現在,他才算是離開了如皋那片小天地,進入了另外一個大世界。
雖說半年時間要從無到有,練出一支強軍表面上看起來無疑是天方夜談。在後世來看,一個年輕人參軍之後,先要在新兵連呆上兩個月,主要是讓士兵們適應從民到兵的轉化過程。熟悉軍隊的生活方式,並鍛鍊體能。
兩個月結束之後,才分配到部隊,進行戰術訓練。
戰術訓練這種事情時間非常漫長,一個新兵要想成為合格的老兵,需一到兩年時間。
所以,按說,半年時間,根本沒辦法鍛煉出一支強軍來。
可孫元並不擔心,那是因為明末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代。明朝末期的軍隊和以前任何一個時代比,也非常特殊,若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爛。”
明朝軍制總的來說,實行的是軍戶衛所制,到如今,這一制度已經徹底糜爛了。軍戶衛所制的發端,那是明朝開國時,因為國家尚不富裕,無法養活這麼多常備軍隊。所以,就將軍隊駐紮在一地,分給荒地,讓部隊屯墾,以為軍用。剛開始的時候,是給國家減輕了財政負擔。可軍隊種地營生久了,所有吃用都要靠自籌,如此一來,就難免疏於訓練,蛻變成純粹的農民。
而又因為明朝實行的是嚴格的戶籍制度,軍人都被編進軍戶。軍人的後代,依舊是軍人,子子孫孫當兵。而軍戶的人身財產又依附在軍官身上,到最後,幾乎成了軍官們的私人財產。
對軍官們來說,與其貼錢給手下軍戶購買裝備,訓練出戰鬥力,為國家效勞,還不如讓他們多種田,給自己撈實惠來得實在。
所以,到了明朝末年,很多軍戶一輩子都沒摸過刀槍,這樣計程車兵拉到戰場上能起得到什麼用處,只有天知道了。
至於李闖的農民軍,更是提都不要提了。孫元可是在劉宗敏手下當過師爺的,對他們的情形也清楚都很。農民軍能夠被戰鬥力低劣的明軍攆得四下逃竄,那是比軍戶還垃圾的存在。
當然,後面隨著大量明朝邊軍的加入,農民軍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戰鬥力得到了不小的提升。不過,那得等到崇禎十三年,李自成進河南以後的事情了。
要說起這個時代戰鬥力最強的部隊,應該是後金建奴了。當時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金人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於是,建奴八旗軍就被人徹底地神話了。
問題是“後金”可不是“金”,滿萬不可敵,那說的是北宋的金兵,同後金卻沒有任何關係。
實際上,建奴的兵雖然強,卻也算不得什麼,他們也就能對付糜爛到不可收拾的明軍,和進北京後徹底墮落的李自成而已。
到後來進攻南明,統一全中國的時候,靠的卻是明朝降軍。
孫元覺得,作為一個現代人,又是軍史發燒友。在論壇上混了這麼多年,平日間也接觸過不少當過兵的朋友,對於解放軍的訓練手段,他還是很清楚的。
只需將後世軍隊的訓練方法移植到明朝,半年時間,雖說還不至於練出一支鐵軍。但只要能夠做到紀律嚴明,令行禁止,就足以同這三支軍對掰掰手腕子。
其實,所謂的強軍,並不想後人想象的那麼複雜。
明朝軍神戚繼光有一句說得好:上得戰場,口中有唾,拿得穩兵器就算強兵。
可見,這個年代計程車兵素質低到何等模樣。上戰場後心中不慌,就已經是一等一的好兵了。
要練出這樣的軍隊,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嗎?
這也就是大學軍訓的的程度啊!
按照上任前的規矩,孫元需要先去拜見自己的頂頭上司。
寧鄉所不過是一個千戶所,上頭還有個婆婆,淮安大河衛。不過,這事倒是不急。因為,農民軍攻陷鳳陽一事震動了整個大明朝。如今,整個長江、淮河之間的軍隊,包括東南的幾個省份都歸新任的五省督師盧象升節制。
朝廷命他盡發整個江、淮地區的軍隊,協同洪承疇圍剿農民軍。如今的盧督師一上任,就急令整個大河衛的大小官吏立即帶著部隊出發。
如今,大河衛的指揮使正忙得焦頭爛額,據說,已經去了前線,自然沒工夫接見孫元這麼一個芥子般的小人物。
就派了一個小吏過來說,暫時就不讓他去淮安了,直接去寧鄉上任即可。
按說,如孫元這麼一個千戶上任,大河衛怎麼著也該派個同知或者僉事過來,送他去任上,以示重視的。不過,今年的事情太多,就不來了。
於是,孫元這個千戶好象是被大家給忘記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