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秀才說起這話的時候,滿面都是羨慕。
確實,如果他生在偏遠省份。進士不敢說,舉人還是可以爭取一下的。
看了看人頭擠擠的大堂,孫元也想感嘆:老天爺啊,你既然讓我穿越,為什麼不讓我穿越到北方省份。
可轉念一想,現在的北方省份已經是一個大戰場,自己真穿越過去,說不好已經死在兵災之中。
如今卻好,按照真實的歷史推算,距離清兵南下揚州還有九年時間。在這就年時間,我卻可以從容積累力量,不說挽天之將傾,至少也得保住家人的平安。
按照後世軍史論壇的文史達人的說法:有一段從容種田的時間。
而我孫元參加這場縣試,就是種田的第一步。
縣試的題目是周知縣出的,除了考卷之外,還另外發了三張草稿紙,上面都蓋了縣衙的大印。
本次縣試有道題目,一道是《謹而信》來自《論語》中“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另外一道是《行之者三》,來自《大學》中“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一句。
這兩道題目乃是小題,也就是說,從一個完整的句子中裁出幾個字來讓你作文。你若不知道這個完整句子的意思,根本就沒辦法下筆。
小題考的是考生對儒家典籍的熟悉程度,其實說穿了就是記憶力。
而這兩句也算是四書五經中的名句,別說這個時代的讀書人,即便是孫元上過中文系現代人,也是耳熟能詳。
“看來,古代的科舉考試也不如我想象的那麼難嘛,好生沒趣。”孫元忍不住搖了搖頭,就磨了墨,提起筆在草稿紙上寫了起來。
寫法自然是按照杜秀才當初所傳授的那樣,從那幾十篇範文裡尋些得用的句子出來,改頭換面,拼湊在一起。
如此一來,速度卻就比普通考生慢上許多。
等到一篇草稿打完,天已經亮開了。
這個時候,竟然有人已經寫好了所有題目,提前交卷了。
縣試非常的不正規,也沒規定出場時間,考官也可以現場閱卷,現場錄取。
頭一個交卷的考生的卷子很快到了周知縣的手,只看了一眼,就叫了一聲“好”,然後提起筆一圈一點,算是讓那童生過了關。
過關那人大喜,自然是跪地磕頭。
看得出來,周知縣喜歡那種文思敏捷的考生,提前交卷的幾個考生都無一例外地中了。
如此一來,眾人自然是作得越發地快了。
這下孫元心中終於開始急噪起來,以自己這種寫作速度,看樣子是沒辦法得到周象春青睞的。
等到兩篇文章的草稿終於打完,肚子裡卻咕咚叫了一聲,他這才發現已經是中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