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一笑著搖了搖頭,道,
“要說根據這頂花轎和這口棺材就能準確無誤的找到那座古墓,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我的確是做不到,這世上應該也沒人能做到。
但是根據這兩樣東西,去判斷出來那座古墓究竟是屬於什麼年代,對我來說還是不難的。
而一旦知道了古墓所處的年代,那再從這茫茫山海墓群裡,去尋找它,那搜尋的範圍可就一下縮小了許多。”
胖子他們對於這種並不常見的尋墓手段自然都不太瞭解,不過聽吳一說的那麼有信心,幾個人倒是頓時又打起了一些精神,隨後胖子才問道,
“你的意思是,只要知道了那座古墓的年代,就能知道它大概埋在哪兒了?”
吳一點了點頭,為了讓瞎子重新振作起來,只好又對眾人詳細解釋了一番。
不同年代的古墓講究不同的葬法,根據《葬經》裡面所說,這叫“葬而有始,埋而無蹤,俗起於王而終於民,撼龍各有其數。”
意思就是說每個年代有著每個年代所不同的葬俗文化,根據這些迥異的葬俗文化,歷朝歷代在挑選入葬的位置、所處的龍眼以及周圍的小風水格局等等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差別。
大風水這種東西,衍生出來的葬俗文化是十分活泛的,並不是一成不變,也十分具有包容性。
說白了,大風水其實就相當於是一個總體的框架,只要葬俗的種種行徑,不逾越出去大風水的框架,不違背風水學理論,那就是一種好的葬俗文化,並不存在什麼優劣之分。
就比如說唐代的陵墓,一般都會選擇修建在崇山峻嶺之中,因為唐朝盛世比較長久,打仗的事情雖然也有,但是大規模的戰役卻是沒發生幾次,所以,將陵墓修建在崇山峻嶺之中的風水寶地,唐朝的統治者們也不擔心自己的古墓會被破壞,唐朝的百姓們也有樣學樣,闊綽的達官貴人,也會學統治者這樣,死後讓後人把自己埋在高處。
而元代則是不同,元代是一個兵荒馬亂格外突出的年代,這個朝代民族文化衝突比較嚴重,甚至,直到現在,還有很多考古學家認為,元並不能稱之為“中國人的朝代”,因為在這個朝代幾乎沒有完成民族間的融合,基本上就是一個民族征服了我們這片地方而已。
所以,在元這種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年代,古墓文化也有很大的變化與差異,水葬火葬以及山頂葬洞窟葬等等,大多數也都是從這個年代開始就正式出現的。
吳一說到這兒,就打住不再多說了,之所以舉出唐代與元代的例子,也只是因為這兩個朝代的墓葬風俗比較具有代表性,而且,說到這兒的時候,吳一看了瞎子他們一眼,瞎子的臉上已經重新有了喜色,顯然,他的情緒已經不再像之前那樣悲觀和失落,吳一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胖子聽的有些似是而非,點了根菸邊抽邊問道,
“小吳,你的意思就是說,每個朝代的古墓,埋的位置都不太一樣,是這樣吧?”
吳一點了點頭,胖子見狀就撇了撇嘴,道,
“那照你這麼說的話,事情可就不太好搞了,你剛才不也說了嗎,那個元代的文化比較複雜,水葬火葬大山平原葬的亂七八糟的什麼鳥葬都有,也就是說元代的古墓埋在哪裡都有可能。
那萬一咱們要找的這座古墓,它恰好就他娘.的是元代的,那不就歇菜了嗎,就算你判斷出來這大花轎和大棺材是元代的,也沒處找去啊,畢竟這鷓鴣嶺就那麼大塊地方,你還不是要一個古墓一個古墓的去找?”
胖子的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把墓葬文化給用百貨商品來代替,你想買鉛筆,肯定要去文具店裡買,你想買內褲,那就得去內衣店裡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