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他做過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還有月下追韓信、三英戰呂布等題材的元青花。
現在沒必要在做,所以做一件練練手也就算了。
做青花瓷,肯定不能避開明代。
從明永樂朝開始,景鎮青花瓷器又重現輝煌,它與宣德朝一起,成為青花瓷器最燦爛的黃金時期。
青花瓷器從元代到永樂,已有約70年的歷史。
由於紋飾的繁複,而被人視為俗氣的青花瓷,已逐漸被國人所接受。
當然,自永樂起,青花的裝飾風格也慢慢向符合我國人傳統的疏朗、簡約的方向靠攏。
這就使青花開始進入我國的瓷器主流,遂成為景鎮生產的最重要的品種。
釉質肥潤、胎骨輕薄的永樂青花,給人以輕巧秀美的感覺。
其花紋裝飾以花鳥、瓜果為主,大多疏朗秀麗,筆意自然,總是顯得那麼清新明快。
萬曆年間青花器型最為豐富,最常見各式瓷盒及文具類器物,但器物製作漸趨草率,有變形等現象。
紋飾也逐漸變得佈局繁密,主題不明,畫筆簡單潦草,有的如兒童畫一般稚拙,龍紋呆滯無力,氣魄不足,人物則往往比例失當。
萬曆的青花代表作有青花人物花卉紋罐,這種大罐是直口,短頸,圈足。
通體施白釉,釉質細膩光滑。
胎質緊密,胎體厚重,整器渾圓飽滿。
罐飾人物花卉紋,人物生動傳神,畫面清晰舒朗,色彩豔麗,青花嬌豔青翠,清新明快。
畫面人物、花卉紋飾簡樸大氣,筆意憨甜,形象生動。
圈足內施白釉,無款。
萬曆後期,由於回青料用竭,而改用浙料。
採用浙料的作品有青花花卉紋克拉克花口盞,這種小碗撇口,弧腹,圈足,花口。
口沿微微外撇,圖桉紋飾與杯盞相輔相成。
此花口杯胎質輕薄,胎體細膩。
通體施釉,釉面光潔瑩潤,有花而不覺滿。
青花髮色濃重豔麗,畫面清新雅緻,用筆精細纖柔,惹人喜愛。
整器造型俊秀輕盈,線條流暢自如,比例協調,秀美雅緻,實為難得的收藏佳品。
而到了明末,天啟之時由於政治動盪,導致百業凋敝,陶瓷業也蕭條冷清。
天啟十九年以後,朝廷即無下令造官窯器。
因此天啟年款器甚少,以“大明天啟年制”為主,也有“天啟年制”款。
民窯器中各種圖記款、堂名款、吉語款、頌語款增多。
如玉堂佳器、萬福攸同等;
多偽託款,有永樂、宣德、成化、天順、正德、嘉靖等朝的,其中偽託天順款的惟有天啟。
紋飾仍以傳統紋飾為主,但道教內容的紋飾較萬曆時少,畫意粗率。
天啟青花瓷器的紋飾較疏朗,生活氣息較重。
胎體厚重、胎質粗松、器形不規整、器底粘砂、塌底、跳刀痕等已成時代特徵。
其中的代表作有青花五子登科罐,這種青花瓷罐個頭可不小,它高18.5cm,寬1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