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圓筆書聖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圓筆書聖典 (1 / 2)

石鼓文的拓本,唐代就有,但沒有流傳下來。

宋安國所藏石鼓宋拓本,被民國秦文錦售給霓虹東京河井荃廬氏。

此外,社會上所流傳的早期拓本,有北宋的《先鋒》、《中權》、《後勁》三種。

其中天一閣藏北宋拓存四百二十二字本為最。

然原拓己失,現只能見到郭老30年代,在霓虹收集的此三種拓本的照片。

安國所藏的宋拓本《先鋒》本,舊商務印書館、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收在郭老所著《石鼓文研究》一書中。

大海藝苑真賞社、霓虹鳹堂有《中權》本影印本。

中華書局、霓虹二玄社出版的《書跡名品叢刊》中,有《後勁》本影印本。

大海書畫出版社《書法》1984年第三期,也刊有石鼓文的宋拓影印本。

但是,陳文哲知道,他看到的這十尊石鼓上的文字,應該都不是出自這些拓本。

不說其他,就說被損毀的第十面石鼓,其上文字在一些拓本上,都是不全的。

而他現在看到的呢?是全的,不是隻有四行,也不是缺字版本。

這樣一來,就足以說明,這些石鼓不是出自宋代之前的拓本,就是出自之前提到過的向傳師的拓本。

當然,如果陳文哲這麼說,肯定會有爭議。

因為如果他的觀點被人認可,這十尊石鼓也不會還留在這裡經歷風吹日曬了。

不管是什麼東西,只要時間長了,都會存在爭議,這十尊石鼓也不能例外。

石鼓的刻鑿年代一直沒有定論,韋應物和韓愈的《石鼓歌》認為是周宣王時期的刻石。

歐陽修的《石鼓跋尾》也認為屬周宣王時史籀所作。

羅振玉的《石鼓文考釋》認為是秦文公時物。

又一說是,公元6世紀的南北朝。

郭老以為秦襄公時物,唐蘭考定為秦獻公十一年(前374年)刻。

前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在《石鼓文秦刻石考》中認定,石鼓刻於先秦時期,但具體年代說法不一。

除了出處的爭議,還有排序的爭議。

10面大石應有排序,而石鼓上所刻的10首長詩,自然也有先後順序。

只可惜,石鼓自荒野中被發現時,無人對此細節給予重視,後又幾經遷徙,更使考證難上加難。

不過,歷代學者還是依據石鼓上的文字,取前兩個字為其起名。

即汧沔鼓、車工鼓、田車鼓、鑾車鼓、酃雨鼓、作原鼓、而師鼓、馬薦鼓、吾水鼓、吳人鼓。

隨後,金石學者們為它們作出了多種版本的排序,但都未能使世人信服。

其實這些都不重要,最主要的是這是一種什麼文字,到底是怎麼讀,是不是跟我們的現在使用的文字一脈相傳。

一脈相傳是肯定沒問題的,但是解讀,好像到現在還一直沒有成功。

石鼓文之所以被稱為“天書”,一方面是說它很神秘,破解的難度很大。

另一方面是說,到目前為止,仍然有許多未解之謎。

一是石鼓的石頭取自何方,其母體是什麼。

現在能夠確定的是,石鼓文的字型,上承西周金文,下啟秦代小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