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窯到底是青瓷還是白瓷,這個現在爭論的聲音很大。
青白瓷有哪些代表瓷器?雨過天青雲開處屬於青白瓷嗎?
從窯系來區分的話,汝窯屬於青瓷系列。
且從窯口上來區分,南青北白,雖然南河省屬中原地區,但是燒造工藝是借鑑了江浙地區越窯系的技術。
所以現在認定,宋五大名窯前四者即汝、官、哥、鈞屬青瓷,定窯屬白瓷。
很多不瞭解汝瓷歷史的藏家會誤以為汝瓷只講釉色,只要是青色就是汝瓷,這是收藏汝瓷的最大誤區。
因為不是說有北宋青瓷,都可以說是汝窯青瓷。
北宋汝瓷天青釉,是用汝州當地純天然礦石製成的。
一個合理的配方,需要上千次的不斷實驗調配。
其釉內,絲毫不含氧化鉻或釩鋯藍等化學元素。
而現代有些天青釉,是採用氧化鉻或釩鋯藍配製而成。
由於是色劑顯色,故而色調單一,所以只能稱之為天青色釉。
這種色釉不如汝瓷天青釉厚重、自然,兩者放在一起比對,有著明顯的本質區別。
青色釉與其他瓷器一樣,燒成時釉色即為天青色,不會隨著光線產生變化。
在辨別釉色之中,有一個誤區,那就是汝瓷釉質是啞光的?
彎彎某品牌的汝瓷釉色,與彎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汝瓷釉色相似,為啞光青瓷。
但值得注意的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汝瓷,在宋代曾被作為使用器皿,後來乾隆皇帝才將其視為珍藏品。
有些甚至深埋土中,經過近千年的氧化,一些商人把它當作噱頭,才將汝瓷誤認為是啞光的。
實際上,汝瓷的美並非因為汝瓷釉色,而是如玉般的釉質。
而且我們都知道,宋代採用柴窯,人工添柴,每一件汝瓷在燒製時,擺放的位置都不一樣。
如果你瞭解瓷器燒製的常識,就明白每件的釉色多多少少都存在差異。
單憑在某一光線下的單件宋汝照片。來評判汝瓷的釉色,實在是特別被商家收割智商稅。
再就是化工釉,它不會有以上汝瓷的典型特徵?
現代仿製品因為採用的顏色釉,是現代人工配置的顏色釉料,事實上與大街上十塊錢的彩瓷碗沒什麼區別。
需要更深就加多點,需要更淺就少放點。
這完全脫離了陶瓷釉色與火的關係,燒成率基礎都能達到99%。
所以同一批瓷器顏色穩定,絲毫沒有瑕疵。
北宋汝瓷的氣泡,用光照在器壁邊緣隱約可見廖若晨星的氣泡特徵,用30倍顯微鏡可以看到大小不一的氣泡。
開片很硬,一次成形,皆是很硬的線條,一次開片成型,更像是官窯、哥窯的開片感。
時代不同,工藝燒造的過程和使用原料的成分也不同,各個窯口燒製的瓷器釉層必然有不同的特點。
因此,鑑定瓷器除了要根據瓷器的器型款式、重量和色澤去鑑別,以及藉助科學儀器進行成分分析。
器物表面的顯微觀察更是一種方便、直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