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重量較輕的向上翻滾。
這時比重大的元素如銅、鐵則向下流淌,在釉層裡形成深色的溝槽;
窯變慢慢熄滅,釉面逐漸停止沸騰,高低補齊之後,釉層裡往往出現不規則的流動線條,屈曲蟠蜒。
如「蚯引走泥」,這個特點為鈞窯獨有。
器物底足施滿釉後又抹掉,燒成後成為棕黃色。
由於鈞瓷釉質肥厚失透,刻、劃、印花不宜顯露,所以鈞瓷以釉色取勝。
它區別於其他的瓷器釉色,富有創造性,風格獨具,在陶瓷的釉色美上開啟了新的藝術境界。
特別是銅紅釉,鈞窯出品的最多。
因為鈞釉的紅色,是由於還原銅的呈色作用。
紅釉中含有0.1~0.3%的氧化銅,還含有一定數量的二氧化錫。
在天藍、天青和月白色釉中,氧化銅含量極低,只有0.001~0.002%,和一般白釉中的含量相近。
鈞釉的紫色,是由於紅釉與藍釉互相熔合的結果。
鈞瓷的紫斑,是由於在青藍色的釉上,有意塗上一層銅紅釉所造成的。
鈞窯在燒成上,採用素燒和復燒兩道工序。
在復燒時先用氧化焰,當釉熔融時,改用還原焰的氣氛。
由於銅的還原作用,使其出現美麗的藝術效果。
形成鈞瓷釉面的五光十色,相映生輝。
鈞瓷著名的窯變色彩有不少,比如玫瑰紫、海棠紅、茄皮紫、雞血紅、葡萄紫、硃砂紅、蔥翠青、胭脂紅、鸚哥綠、火焰紅等等。
其他還有天青、月白、碧藍、米黃諸色。
釉中紅裡透紫、紫裡藏青、青中寓白、白裡泛青,可謂紛彩爭豔,瑰麗多姿。
鈞瓷釉採用氧化銅為著色劑,在還原氣氛中燒成銅紅釉。
這樣,燒出的釉色青中帶紅、如藍天中的晚霞。
鈞窯釉色大體上分藍、紅兩類、具體的可呈現月均釉中所有顏色。
其中,藍色也不同於一般的青瓷,是各種濃澹不一的藍色乳光釉。
藍色較澹的稱天青,較深的稱為天藍,比天青更澹的稱為月白,都具有瑩光一般幽雅的藍色光澤。
鈞瓷釉色有一種瑩光一般幽雅藍色乳光,其色調之美,妙不可言。
釉色分兩種,一曰細平釉,一曰橘皮釉。
以燒製色釉「窯變」,為其特色。
產品胎色較深,呈淺灰色或褐紫色,胎質堅硬;
釉為乳濁,釉色有天藍、月白、玫瑰紫和海棠紅等品種;
器物上單燭的紫斑幾乎不見,絕大部分是青藍釉和紅釉,互相熔合的玫瑰紫色;
由於釉色的相互交融,而產生的無數顏色不一、形狀各異的窯變。
這是構成鈞瓷,區別於其它青瓷的另一個特色。
所以,鈞釉中的紫色,特別引人注目。
而這些各種紫色,就是紅釉與藍釉互相融合的結果。
鈞釉的紫斑在工藝上,是將青藍色的釉上,有意塗上一層銅紅釉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