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仿製元青花的歷史也不短了,現在已經有著完整的產業鏈。
所以,有著前人的經驗,陳文哲做什麼都很方便。
也就是說,不管是麻倉土、還是蘇麻離青,陳文哲都不太擔心找不到。
雖然沒法直接買到合用的原材料,但是買回能用的還是可以的。
之後就看他的處理手段了,只要手段高明、正宗,復燒真正的元青花,並不是夢。
甚至是,如果短時間內復燒不出來,他還能找一些國內仿古瓷工藝大師,學習一下他們的手藝。
那麼製作仿古元青花,就一點問題都不會有。
甚至仿製一些精品元青花,都不在話下。
因為在他之前,景鎮那邊已經有不少大師,真正復燒過一些元青花精品瓷器。
這就是國內一些仿古大師的厲害之處,也就是有著他們兜底,陳文哲才會耗費大量功夫,學習元青花的燒製工藝。
既然限制元青花的原材料不會是問題,那麼他只要學習好製作元青花的工藝就可以。
把整個清青花的製作工藝,全部梳理一遍,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蘇麻離青和麻倉土。
根據前人的經驗,蘇麻離青和麻倉土的獲得應該不難。
麻倉土也是這種情況,他需要對景鎮那邊的古礦坑的一些高嶺土,進行處理,最後很可能會得到他想要的麻倉土。
因為之前就有人做過,這可不是他的妄想。
再就是工藝,不管是拉胚、還是紋飾,這反而是最簡單的。
制胚就不說了,就說紋飾和器形的仿製。
在仿製元青花方面,以紋飾的仿製和器形的仿製相對容易。
現代古玩市場之中,很多店鋪老闆,往往會花數百元或數千元買一件出土的、已經破損的瓷器,目的是為了仿製上面的紋飾。
除了直接仿畫之外,他們還會採用細毛筆蘸墨汁,在原件上勾勒出輪廓,然後用透明白紙印出輪廓,再將該紙貼在新的瓷胎上摹,這樣往往仿得比較到位。
水平最高的,甚至採用電腦三維掃描紋飾,幾乎絲毫不差。
器形也是如此,今天的古瓷仿製者,比較起過去的藝人,最大的不同,便是利用各種博物館圖錄和圖書。
他們更加高明,會根據上面的圖片和資料,模仿紋飾和器形,水平高的甚至可以做到惟妙惟肖。
這裡順便也提醒陶瓷收藏愛好者,在學習瓷器鑑定知識的過程中,千萬不能死記硬背上面的紋飾特徵和器形特徵。
要想真正有所成就,必須在市場中,多實踐多學習,避免按圖索驥造成損失。
有著完整的元青花製作工藝,陳文哲自然不會這麼麻煩,他只需要自己動手畫一下就可以。
對於他來說,最難的還是胎土和釉色的仿製
對於利用新原料,仿製古瓷的人來說,胎土和釉色的仿製是最困難的。
如同模仿一幅書法作品,你可以模仿字形,卻很難仿出風格。
胎土的仿製,取決於原料的配方。
南宋以前,景鎮瓷器的胎土,一直以單一的瓷石為原料。
當上層瓷石出現能源枯竭時,南宋末年,景鎮瓷工在浮樑瑤裡鄉麻倉村,發現了麻倉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