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你見過實物的話,就知道這種工藝不美,原因是髮色不好,所以後來就沒有繼續燒製下去。
而永樂的鮮紅釉,就是在釉裡紅拔白的塗繪基礎上,改進而來的。
當然,這些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期間,陳文哲卻很清楚的知道了,鮮紅土到底是什麼東西。
他能知道的,國內陶瓷界的老前輩們會不知道?
所以,雖然自嘉靖之時鮮紅土絕,但是,我們後人已經人工合成了更加好用的鮮紅土。
說穿了,也不過是一些天然銅礦,粉碎研磨好之後,配置出合適的比例,這樣用來燒製寶石紅釉,更加方便,也更容易成功。
這就是現代科技的厲害,此時的陳文哲不止是有鮮紅土,而且研磨的還特別精細。
這樣製作成寶石紅瓷器之後,入窯燒製髮色會更好,更豔不說,釉層還會十分均勻,不會出現瑕疵。
就是有著這種種優勢,陳文哲才會試燒幾次,就能完美燒製出自己想要的寶石紅瓷器。
可就算是這樣,零零碎碎的時間利用起來,一直做了一個星期,他才做完了一件寶石紅釉僧帽壺。
當然,期間他不可能全部在做寶石紅僧帽壺,也不是隻做中華紅瓷器或者是歷代以來的紅釉瓷器。
在這個過程當中,汝窯器、琺琅彩、唐三彩,還有其他單色釉瓷器,他也做了不少。
製作各種工藝複雜的瓷器,就必須要見縫插針,合理利用時間。
這一件需要曬胚,那就做另外一件。
同一個品種的已經入窯一次,或者正在入窯燒製第二次。
那麼他就換一個品種,繼續工作,反正就是不能閒著。
就這樣,陳文哲輪換著不停的製作一批批經典瓷器。
而這一天,他感覺宣德寶石紅釉研究的差不多了,正準備收尾。
看了看特別調製的釉料,裡面可用了不少寶石材料,各種寶石都使用了一些。
現在剩餘的不多,但是還有一些,這東西可不能浪費,畢竟調配起來太麻煩。
再說,成本也是很貴的,浪費了可惜。
所以,他就順手又做了一件玉壺春瓶。
這一次胎土都不多了,所以他做的瓶子器身特別薄。
他記得明成化時期,好像還流傳下來一件暗刻花寶石紅玉壺春瓶。
這隻瓶子胎質細膩,修足犀利,規整,甜白釉天字刻款,筆道規正。
是由明代成化宮廷造辦督監製作,屬於皇家器物,用瓷等級極高,屬明代成化一級專供官窯真品。
還有,它是天字款,這種款的明代成化瓷器,可以說是名牌中的名牌,很受現代收藏家們喜歡,陳文哲自然也不能例外。
可惜,他從來沒有見過這種名牌瓷器。
這件寶石紅釉玉壺春瓶,是真的飄了。
不說釉色,只是胎體就薄如紙,看到它的人,真的讓人感覺就好像是虛幻。
看清楚了,摸到手中,也會認為這是上天賦予我們的珍寶。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