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不見胎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不見胎骨 (1 / 2)

德化窯出的蟬翼系列薄胎茶杯,在光照之下,如蟬翼般細膩紋理絲毫畢現,茶水在其中自由流淌,給觀者以自由暢達之感。

在這裡,一件瓷器的薄度,不僅反映制瓷工藝的水準, 而且也是決定瓷器藝術價值的因素之一。

在這種藝術珍品之上,古今不是問題,也不是真正價值所在。

真正能體現一件作品價值的,肯定是其工藝,其次才是歷史。

要知道一件薄胎瓷,要經過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而這還不一定能夠燒製成功。

如果是一件大型產品,僅繪畫就需要27個月。

只是這些工本,就讓它們的價值極高, 就不要說還要附加藝術價值。

這些薄胎瓷器,只要製作成功,就是極為珍貴的工藝品。

它們集中體現了我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特色,也是書畫藝術與瓷器藝術結合的典範。

而這麼頂級的技術,景鎮那邊自然也不會放過。

所以,薄胎瓷也是景鎮傳統瓷器品種中,久負盛名的特種工藝產品之一。

特點是瓷胎薄如蛋殼、透光、胎質用純釉製成,其薄似蟬翼,亮如玻璃,輕若浮雲。

景鎮製作的薄胎瓷,其實跟德化窯製作的差不多。

只不過偏重不同,德化是白瓷,在薄胎的基礎之上,更加註重白如玉。

而景鎮這邊就不同了,它製作的蛋殼瓷各方面都很好,也更加知名。

景鎮製作薄胎瓷器的歷史悠久, 早在北宋,這裡就開始了製作,其瓷“體薄而潤“。

明代之時,製作工藝進一步提高,所制“卵幕杯“,“只恐風吹去“。

清代,薄胎瓷器達到更高水平,其瓷“純乎見釉,幾乎不見胎骨“。

新華夏成立後,景鎮製作薄胎瓷器的技藝,有了新的發展。

現代所制產品,薄度更薄,亮度更亮,造型更美。

尤其是近幾年中,為使該產品錦上添花,生產薄胎瓷器的重點廠之一藝術瓷廠,集中了一批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分別在成型和粉彩裝飾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創新,使薄胎瓷器生產有了較大的發展。

過去只能生產小件產品, 現在能夠生產大件產品了。

過去, 薄胎瓷器一般是單面彩繪,現在發展成為雙面彩繪。

這樣以來,瓷胎內外兩層的裝飾紋樣,對著光看去,象彩去追月,若隱若現,披光含霧,似畫中有畫,動中有靜。

過去生產品種只有40餘種,現在增加到了上百種。

過去只能少量生產,現在能夠大量生產了。

產品質量,現在更為精良。

當然,就算是現在在景鎮那邊,製作薄胎瓷器也是一種特種工藝,不是誰都可以製作的。

製作時,要精選原料,經過嚴格的精製後,用手工拉成粗坯。

再用各色工具,將厚度為十餘毫米左右的粗坯,精修至蛋殼那樣薄,入窯焙燒成即成。

以景鎮那邊的標準,也只有胎體厚度在1mm以內的瓷器,才能叫蛋殼瓷。

薄胎瓷精品的薄度,只有0.5毫米到1毫米之間,迎光處可以清晰地看見背面的圖案花紋。

所以它輕巧、秀麗,做工精緻,透光性好。

其中的經典肯之前已經說過,有青花、粉彩等型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