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鏽一般分為兩種,無害鏽和有害鏽。
由於受水浸土埋及大氣的侵蝕,青銅表面逐漸產生變化。
它們在青銅器表面形成了保護層,使之不再繼續遭受腐蝕,並增添了青銅器的古雅色調。
這種是俗稱的“無害鏽”。
人有生老病死,青銅器也是。
被工匠鍛造出來的那一刻,為生;
歷經千年時光的洗禮,為老;
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氧化生鏽,為病;
當銅鏽蝕透器身,再也無法修復時,這件器物也就死了。
而修復師的職責,就是把生了病的青銅器“搶救”回來。
有一種被稱作“青銅病”的有害鏽,它就是綠色粉狀鏽。
其特徵是綠色粉狀物,結晶疏鬆,指甲都能刮掉,手摸染色。
這種鏽,能夠使金屬的腐蝕,不斷延伸擴充套件。
最終,這種鏽會導致青銅器穿孔,甚至最後徹底變成一堆鏽粉。
此外,這種鏽還像病毒一樣,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是青銅器的“癌症”,危害極大。
要知道,這種東西剛剛發現的時候,根本沒法治。
幾乎沾上的青銅器,最終都被鏽蝕一空。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能夠處理了,但是也需要小心。
幸虧發現的早,現在還處理還來得及。
青銅器除鏽是個技術活,除了機械法剝離之外,最有效的辦法是用160克細木屑,60克滑石粉,240克麥麩子,再加入50毫升醋,拌成糊狀,塗在生鏽的銅器上,風乾後,銅鏽自然就脫掉了。
有些鏽層很牢固, 不易剔除, 可用油泥挫成長條, 把鏽的四周圍住,用滴管滴入溶液,使銅鏽軟化分解, 再用刀剔挖乾淨,並用水沖洗。
要注意, 有時器物沒有必要採取全面的去鏽方法, 而只需作些區域性處理就可以了。
有害鏽, 卻是必須要處理的。
而處理有害鏽,就必須要小心。
有害鏽發展起來, 會使器物損失逐步嚴重,並不斷擴散,對這種現象必須及時處理, 隔離存放。
有害鏽, 其實是一種化學反應, 最終是把銅轉化為銅離子。
而想阻止銅被逐步轉化成遊離的銅離子, 要麼阻止青銅器與空氣中的氧和水分接觸,要麼去除或者隔離氯離子。
青銅器本來就是用來收藏與鑑賞的, 若要隔絕氧氣和水分,勢必要密封儲存。
如此一來便失去了觀賞的價值,因此處理這樣的銅鏽, 一般多采用貼敷法,來清除青銅器中的氯離子。
此法脫胎於傳統浸泡法, 操作簡單,除鏽精度高, 大大降低了技術難度要求,能最大限度保全銅器本身, 避免“修復性破壞”,就算是普通收藏者也可以使用嘗試。
在使用貼敷法去除有害鏽前,應先“刮骨療傷”。
先使用尖銳竹片,將有害鏽部位的綠色粉狀物,儘量剔除乾淨。
這樣可以減短貼敷時間,避免藥液浪費。
接下來是貼敷藥棉,將藥棉浸入除鏽液溶液中, 充分浸潤後,用鑷子將藥棉夾出,貼敷在生有害鏽部位;
接著用塑膠袋或保鮮膜,將青銅器包好, 保持藥棉溼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