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作為碧璽迷的慈禧太后,恐怕在活著時,即已唸叨著要在自己未來的墓葬中,置入碧璽首飾了。
清朝皇宮檔案,《普陀峪金井安放帳》中有這樣的描述。
慈禧太后建陵時的“穴”位,就在慈禧棺槨下面的金井內,其中也存放有大量珍寶。
自光緒五年(1879年)3月25日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0月15日,陵墓官員曾奉懿旨,先後六次向金井中投放大量寶物。
光碧璽類寶物,就計有紅碧璽鑲子母綠別子一件、紅碧璽長壽佩一件、黃碧璽葡萄佩一件、紅碧璽葫蘆蝠佩一件、紅碧璽雙喜佩一件和紅碧璽佛頭塔一件。
相信以孫殿英的貪婪,加上整支部隊幫忙,這些寶物不可能讓它們繼續埋在地下發黴。
而現在,這些寶物,蹤跡全無。
“怎麼辦?要不要沿著這條漩渦通道,進去看看?”鄭宇問道。
陳文哲看向那名軍官:“能不能出去?”
“能收進東西進來,人員自然也能進出,不過,有點危險。”軍官遲疑的道。
“有你們做後勤,沒有多少危險!”陳文哲當機立斷的道。
他到不是多麼的大公無私,想要做好榜樣而鞠躬盡瘁。
主要是他想要下水試試,看看還能不能遇到,可以被隋侯之珠吸收的珠子。
萬一呢?就是一個萬一的可能,他也不可能放棄,因為過了這個村,很可能就沒有這個店了。
陳文哲態度堅決,軍官自然也沒法反對,再說,他們本來也打算派人下水看看。
既然陳文哲和鄭宇都想下水,軍官也打算親自下去看看。
這地方地形太複雜,就算他們使用金屬探測器,探測了十幾遍,也不敢說全部過了一遍。
一行人全部準備好,依次透過一座水倉,下了水。
只有十來米的深度,加上一身專業裝備,這一次下水就比較舒服了。
再說,此時他們身上,還都附帶著一條鋼絲,上面有著資料電纜。
陳文哲眼前有一座小螢幕,他可以透過這個小螢幕,看清周圍的水下環境。
還有,他們的潛水服內部,是有通訊的,這就比較厲害了。
由於潛水艇本來就在水下,所以這一次連下潛都省了。
這也就是陳文哲比較厲害,加上鄭宇接受過專業訓練,要不然,還真不好適應十來米的水壓。
當然,人家的潛水服也很厲害,保護措施做得好,也能讓非專業人士,快速適應水下壓力。
陳文哲只是稍微舒展了一下身體,就站穩了身形。
有著身後的鋼絲牽引,這一次水下的吸力,並沒有對他造成多大的影響。
當然,這也是因為他下水的地方,是一座水下暗礁的一側,這邊擋住了周圍幾座漩渦的吸引。
站穩了身形,陳文哲開始在周圍探索,只是一回兒,他就確定了昨天出來那處出口。
他的記憶力還行,昨天雖然只是隨意探索了一下,但是,只要見到了熟悉的環境,他還是很快就確定了水下的情況。
其他地方,也不用多加探索,畢竟他也不熟悉。
所以陳文哲發出訊號,就直接衝著上一次出來的漩渦,鑽了進去。
其他人在後面,沿著他的身後鋼絲,快速跟進。
這邊的通道並不長,環境也不算複雜,只不過這一次陳文哲故意放慢了速度。
果然,速度放慢了,就會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