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現在說什麼都晚了,還是幫著蓋房子吧!
“既然這樣,那就蓋吧,我看地基已經挖完了,這些條石也都是現成的,也不用多加修整,活好了泥巴,加點石灰,就可以壘地基,速度要是快點,今天就可以完工,明天就可以壘牆。”
黃泥在村裡並不缺,只不過沒有含沙的黃泥,挖起來很費勁。
那種黃泥,又叫鋼絆子土,鋼就不用解釋了,就是結實。
絆子是什麼意思?就是粘,鏟一下,土就黏在鐵鍬上了,所以挖這種土,十分費勁。
先前陳文哲去尋找的,也是這種土。
不過,蓋屋並不用太挑剔,是可以摻入一些沙子的,畢竟還要摻入石灰防潮、加固!
“不用水泥,泥巴可要不少,我去找人挖!”
說完,陳建國還狠狠的瞪了一眼陳青林。
不用說,他也很不滿兒子的決定。
接下來,在陳文哲的統籌之下,很多條石被均勻分佈在了基坑跟前。
當他們這邊忙碌萬,一輛拖拉機開了過來。
這一次的黃土,或者說是黏土,就比較合適了。
活泥巴,壘地基,沒有什麼難度,只不過,陳文哲給這座房子增加了地龍。
也就是古代取暖的土辦法,也沒有什麼難度,就是設計好煙道,能夠讓煙筒裡的熱氣被抽走就好。
煙道設計的好,可以圍繞整棟屋子轉一圈,而且抽吸之力越強,冬天屋子就越暖和。
要是夏天,如果有迴圈水,甚至還可以抽吸地下水的涼氣,給房子降溫。
可以說,做好了這條煙道,房子就會冬暖夏涼。
雖然增加了工作量,但是陳文哲一說,陳青林就高興了。
這一次,他也不執著於不花錢蓋房子了,直接僱傭了一臺小挖,再一次把地基挖了一遍。
剛開始,誰也不相信陳文哲會蓋房子,但是,當他做起來了,所有人都開始信服。
比如現在,兩三個人一夥,已經在快速填充地基。
這可比他們原來幹活,有效率的多。
其實這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只是進行了合理的統籌安排。
三個人配合,兩個人搬運條石,一個人上泥巴,分成五六個工段,一快施工。
活不算累,速度還快,果然只用了半天時間,整個地基就已經填平了。
接下來,就不好乾了,因為需要壘石頭。
這裡的義務工,都是中老年人,可不能當牲口用。
“接下來的速度,可以慢一些。”
只是把跟前的石頭,扔進基坑,實在是不難,所以陳文哲幹了一會兒,就解放出來了。
“壘牆的速度很快,畢竟他們都是老把式了。”陳青林道。
陳文哲自然知道,村裡這些男人大多數都是泥瓦匠,幹這點活完全沒問題,主要是他們的年齡都太大了。
“要想蓋所好房子,你們燒的這些紅磚不行,質量太差。”
陳文哲自然而然的,就將話題引到了燒磚之上,他需要先期積累一些經驗,最少也要白得一座磚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