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食客與老廚子們,變成了一個小眾的,可憐的,孤傲的群體,他們目睹著自己視為信仰的美食向快餐滑坡,他們像怨婦一樣發出痛苦的呻吟,卻沒辦法改變這條街的客觀規律,”
“值得慶幸的是,客觀規律是美妙的,它沒有自己的意識,一切遵從規律。”
“仔細想想,新食客們雖然不斷湧入,但之前的新食客們口味也在慢慢刁鑽,慢慢成為老食客。人總會成長,這不可能是一個無限快餐廉價化的滑坡,飛速改變過後,終將有新的穩態,這就是演化與博弈中最精妙地方——一切演化終將走向穩態。”李燴比劃道,“在這個餐飲街模型中,有一個始終貫穿的矛盾——‘食客們口味的偏差’。”
“因為這個,老食客與老廚子們黯然離場,因為這個,新食客喜愛的快餐成為主流,懂得快餐的櫥子們大行其道。”
“同樣可以因為這個,也可以讓快餐沒落。”
“我們用不嚴謹數學工具解決這個問題。”
“設定不妨粗暴一些,我討厭微積分,相信你也討厭。”
“假設新食客入場的時候美食品味是0,他們每在餐飲街吃一天,品味+1,當他們品味達到100的時候,成為老食客,將摒棄快餐去吃法式大餐和滿漢全席,同時每天1000名新食客湧入的規則不變。”
李燴從桌子上拿出紙筆畫出潦草的公式。
“稍作計算,第十天的時候新老食客比為10:1,快餐滑坡瘋狂提速。”
“第99天的時候,滑坡進入最大加速度。新老食客比為99:1,快餐店與大餐店的比例進入最懸殊的情況,對老食客們和老廚子們來說,這是冬日最寒冷的那一天——冬至日。”
“第100天,局勢產生了微妙的變化,第一批進場的新食客成為了老食客。在這一天,新老食客比變成99:2,不過局面並不會有太大改觀,櫥子們沒那麼快調整,風氣也沒那麼快變化,爭奪新食客的競爭依然在加劇。”
“第101天,99:3。”
“如此繼續,直到第197天,新老食客比神奇的變成了99:99,一比一!”
“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彷彿春回大地!”
“局面終於變化了,爭奪新食客與爭奪老食客變成了利潤相同的事情,率先轉型做大餐的櫥子們嚐到了甜頭,過多的老食客們雲集在過少的大餐店!”
“老食客們的冬天結束,春天到了。”
“第198天,99:100,老食客們反超了!”
“櫥子們驟然發現了這個趨勢,開始鑽研大餐菜品。”
“滑坡觸底反彈。”
“到第298天,局面已經變成了99:198,一比二!老食客們佔據優勢!”
“第397天,一比三!”
“大餐店進入輝煌時期,快餐店也沒問題,依然有他們的市場,只是更多的餐廳屬於老食客了,競爭焦點重新從快餐回到了大餐,櫥子們不得不鑽研廚藝,追求極致的美味,以得到老食客們的眷顧!”
蒲樹掐滅了菸頭:“總該有個完結。”
“當然,人的壽命是有限的,我們可以隨便設定一個數字,就設定成500吧,食客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