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苟出一個盛唐> 第七百零四章 南洋烽火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零四章 南洋烽火 (3 / 3)

連倭奴都不輸送了。

幸虧李曄還朝,呂宋繼續開發。

流入最多的還是沿海地區的商人。

看中了呂宋的地形以及溫潤氣候。

這麼多年,已經遷徙了十萬人家,圍繞呂宋軍鎮司,形成不少港口和城市。

當地土著在唐人的打擊下,紛紛避入內陸深山,已經形不成威脅。

大唐在呂宋初步站住了腳跟。

為了增強李禔的正統性,李曄下詔建昭宋國,封李禔為昭宋國王,依山川形勢設呂宋道、棉蘭道、金山道。

當然,現在的昭宋國控制不了這麼大區域。

不過這並不妨礙李曄先為昭宋國劃下藍圖。

自從大唐的目光轉向海洋之後,各種南洋的土產也進入中國,胡椒、南瓜、絲瓜等蔬菜傳入大唐。

特別是胡椒,一直是奢侈品,東晉義熙五年,西哥特人侵佔了羅馬,而贖回這個城市的代價是胡椒三千磅。

即便到了明代,胡椒的價值也是奢侈品。

不過大唐境內能種植胡椒的地區不多,主要還是靠勃泥、呂宋、三佛齊等地原產。

只可惜沒有找到番薯和土豆。

不然大唐可以提前人口爆發一波。

以現在大唐擁有的廣大區域,占城稻並不適合所有地區。

北方仍是以麥粟為主。

南方則是稻米。

這麼多年對呂宋的投入也引來了回報,金銀源源不絕輸入內地。

李禔雖然城府不如李禕,兵略不如李祐,但卻極擅長屯墾。

當年在渭北、汴梁等地為營田使,大力屯田,積累了不少經驗。

進入富饒的呂宋,河網發達,沃野千里,種什麼瘋長什麼。

李禔手上有倭奴、有占城稻,遂大力興修水利,廣開良田。

五年時間,得良田三萬頃,而且良田的數量還在攀升中。

呂宋也因此成了大唐帝國的糧倉之一。

收穫的糧食走海路輸入三遼,極大的加強了大唐對三遼和漠北的掌控。

這也是李曄冊封李禔為國王的原因。

7017k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