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苟出一個盛唐> 第七百零二章 冊立太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零二章 冊立太子 (1 / 3)

邊地的動亂沒有影響大唐的繁花似錦。

棉花在關中推廣開來,成了經濟作物。

紡織業即便在後世也是支柱型產業。

衣食住行,衣排在前面不是沒有道理的。

百姓手中有了閒錢,自然就想添置一兩件體面的衣服。

大家都能花錢又等能賺錢,經濟自然就搞活了。

棉衣棉被的出現,稍稍解決了北方的冬天寒冷之苦。

而棉花比大麥水稻的適應性強,乾旱半乾旱地區都能種植,對土地肥力的需求不高,只要有足夠的日照,和極少的水源,就能漫山遍野的瘋長。

大唐的田地按照水源多少分為上中下,通常下等田地就可以滿足種植棉花的要求。

最適合夏綏、河隴、朔方、西域等地。

一開始只是皇莊種植。

後來河隴百姓跟著種植,接著就慢慢推廣開。

由皇莊統一收購,做成棉衣,供給北地戍邊的將士們。

一些退役的將士,把破舊的棉衣賣到市面上,瞬間就引起了民間的風潮。

棉花產量逐年升高,給朔方、河隴、夏綏等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一些商戶看出其中利益,開始在中原、山東、河北等地大面積種植。

朝廷不得不頒發法令,上、中田地必須種糧食,才稍稍遏制了這股風潮。

南方倒是影響不大。

一來南方氣候溫潤一些,二來南方桑樹、茶樹帶來的經濟效益遠超棉花。

治國,其實就是治理經濟。

玄宗崩了,歸根結底是均田制名存實亡,國家財政到了臨界點,為了甩包袱,大肆設立藩鎮,讓節度使自己搞錢養軍。

節度使制度沒錯,適合當時的形勢。

既能維持對周邊異族的軍事優勢,又能減輕大唐的財政壓力。

但需要極高的政治手腕駕馭。

玄宗晚年天天跟楊貴妃床上搞音樂,鼓瑟吹簫,朝政上用人不當,國是日非,朝廷壓不住地方,自然就玩脫了。

德宗啟用楊炎,改革均田制,實行兩稅法,為大唐續了一百三十年的命。

當然,什麼事都講究一個此一時彼一時。

藩鎮適合玄宗朝早期的形勢,但不適合現在,一百三十多年的藩鎮節度使,已經形成自己的一套標準,逐漸演化為地方割據勢力。

其實國家的衰弱和強盛,經濟資料是最直觀的表現。

國庫有沒有錢,地方府庫有沒有錢,每年收上來的財賦,是增長了還是減少了,一目瞭然。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