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右侍郎宋齊丘,也或明或暗的參與其中。
尤其是趙義存和宋齊丘,李曄曾對他們寄以厚望。
但轉頭就投入李禕的懷抱。
這種事情,當然少不了世家大族,腳踩兩隻船是他們的常規操作。
李、崔、盧、鄭、王、杜、韋、柳等大族一個沒跑。
只有裴氏,跟太子是宿敵,沒有投靠。
軍中也有不少將領投效。
從朝廷到地方,從禁軍到廂軍。
韓遜、景延廣、朱友謙等等。
明面上的戰爭是結束了,但人心中的戰爭並沒有。
長安彷彿又籠罩著一層陰雲。
所有人都望著天心閣,等待著最後的裁斷。
所有人都期待著李曄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點到為止。
如同往常一樣。
畢竟聖人素來以仁德之名著稱。
然而這次他們錯了。
如果不是這些人這些勢力的鼓動,李禕或許不會走到這一步。
換言之,他們才是李曄真正的敵人。
一直站在大唐將士百姓的對立面。
大唐復興,這些勢力也漸漸復甦了。
黃巢重重砍了他們一刀,但只要大唐沒有倒下,他們的根就不會斷絕。
將士們在前面搏命,他們在後面掠奪利益。
對李曄這樣的開國之君都敢如此,更不用說對下一代的君主。
古往今來,一個王朝的崩潰,何嘗不是他們吸乾了王朝的血肉?
正因為他們吃幹抹淨,貪得無厭,才使得底層無立錐之地。
耕者無其田,織者無其衣,出征將士連肚子都填不飽,國家虛弱,民族虛弱。
中土或亡於異族,或重新洗牌。
今日之李曄,站在帝王視角,才知道漢武帝為何要興酷吏,遷郡國豪族居茂陵。
“朕三十年櫛風沐雨轉戰天下,斃外敵無數,然腹心之中,亦有內敵,二十萬將士浴血西征,此輩在內欲行竊國之事,若不重懲之,朕愧對為大唐犧牲之忠魂,愧對三十年浴血之將士,愧對含辛茹苦之百姓!然天有好生之德,地有載物之厚,朕有不殺之仁,凡牽涉謀逆者,首惡必誅,協從者流放昭明國,降為化民!”
一道詔令從長安傳遍天下每個角落。
孟知祥、房知溫等太子爪牙被斬首,任圜、張格等文人被流放。
宋齊丘、趙贊圖等人降職,送入昭明國。
趙義存無顏見李曄,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