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李曄視南洋為自家後花園,除了占城、吳哥、三佛齊之外,其他的土地上都還處於未開化狀態。
大唐未必要全盤佔領他們,也沒那個實力,人口始終制約著大唐的發展。
但建造港口城市,播下華夏文明的火種,花上百餘年繁衍生息,這些種子終究會有開花結果的那一天。
這大概是李曄穿越而來的意義。
在這個遍地都是野人的時代,華夏無疑是最優秀的文明,沒有之一。
除了大食人,李曄的目光聚集在占城國上。
即後世越南南部。
別看地盤不大,野心卻向來不小。
其故地原為日南郡象林縣,東漢永和二年,象林縣功曹之子區逵殺縣令,自號為王,始建占城國。
東晉末屢屢侵擾中土,宋武帝遣交州刺史杜慧度徵之。
隋大業年間,大將劉方徵之,破其都城舊州,林邑王遠遁海上。
至唐末,占城隨南詔人而起,屢屢窺伺中土。
自古得隴而望蜀,得交州必望林邑。
更何況自古以來,這塊土地就是我中土的。
歷史上的但凡交州政權崛起,必定會攻略南地。
這塊土地形如彎刀,控鎖南海,與崖州隔海相望。
有數之不盡的天然良巷。
大唐若是要經營南洋,此地不可不取。
而要取此地,最好是從海上下嘴。
由此可見徐萬峰對大唐戰略的重要意義。
只有配合海軍,才能牢牢掌控此地。
這兩年,李曄以身作則,響應大唐鼓勵生養的政策,又誕下三個兒子,為了後代骨血考慮,也要多拿些地盤。
李曄都沒找占城的麻煩,占城自己送上門來了。
當然教訓還是要吸取的。
漢武帝征伐閩越,瘴癘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十二三。
東漢馬援率八千漢軍,南征交趾,軍吏經瘴疫死者十四五。
前隋大將劉方攻林邑,戰場上戰無不勝,卻死於瘧疾十之六七。
日後經略南洋,也要面臨同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