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句話說,沒有張佶的鼎力相助,馬殷的位子不一定坐的穩。
馬殷肯定是要送回長安的,這樣的人,李曄不敢用,不過對張佶卻沒有任何疑慮。
有譚全播、張佶、韓偓三人配合,澧州城的降軍很快就被處理妥當。
從江陵送來的糧食棉衣一發下去,將軍最後的牴觸情緒也消失了。
對於普通百姓和士卒而言,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大雪漫天,嶺南山高水遠,想要進攻嶺南也不現實,糧食永遠是繞不過的一個難關。
嶺南不止劉氏兄弟一家,還有葉廣略、龐巨昭、劉昌魯、曲顥。
為了維持湖南地區的穩定,李曄一直留在澧州。
新的一年很快到來,這兩個月,李曄吃住都在軍營,尋訪各營將士,常與將士們聚飲,增進感情。
太子李裕受不了這一套,自去跟韓偓處理政務。
皇帝與二十萬唐軍掃平馬殷,全取湖南,始終是嶺南藩鎮們繞不過去的一個坎兒。
播州楊端最先送來供奉,除了錢糧醃肉,還有播州的戶籍版圖,奏表也極盡謙卑之能事。
當年南詔隆舜父子一心跟大唐死磕,播州數次淪陷,國內剛剛平定龐勳之亂,沙陀人桀驁不馴,在代北攻城掠地,僖宗無力估計南面,遂招募勇士自去播州平亂,許以永鎮斯土的權力。
楊氏不是第一批到達播州地區的,此前還有其他大姓子弟入播,卻是最能打的一批,楊端軍事統御能力極強,聯和漢家各大姓,擊敗南詔,征服土人,令南詔自此不敢北望播州。
唐廷設播州宣慰司,楊端為播州宣慰使。
李曄對楊端的態度非常滿意。
播州不同於中土藩鎮,境內生活著大量蠻人。
任何事都要考慮收益與成本。
李曄把目光從播州移開。
嶺南在分東西二道之前,先是五府經略,轄桂管、容管、邕管、廣管、交管。
桂管各州在譚全播橫掃湘南時,紛紛投歸大唐。
廣州為嶺南東道,現在是劉氏兄弟的地盤。
交州現在是曲顥的地盤。
剩下容、邕二州的龐巨昭,高州劉昌魯,欽州葉廣略。
其中葉廣略官職最高,輩分最高,為大唐嶺南西道節度使。
別看劉氏兄弟叫的兇,實際上是戰五渣,先敗於譚全播,後敗於馬殷,然後劉氏兄弟一心向西拓展勢力,卻被邕州劉昌魯大敗之。
正是因為劉氏兄弟這種水平,所以才疏於對韶州的防範。
第一縷春風吹過長江兩岸時,劉昌魯、龐巨昭的使者都到了。
對於他們而言,沒有割據一方的實力,歸附大唐是最好的選擇,而且劉昌魯還是懿宗朝的進士及第,僖宗時為高州刺史,拒黃巢有功,擢為防禦使。
李曄升譚全播為南面行營招討使,領軍四萬入駐梧州,與劉昌魯形成犄角之勢,鉗制劉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