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江湖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不講人情,就會出事故。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有紛爭的地方就有江湖。
神也好,佛也罷,所謂的無私無慾背後,其實都有自身的想法,自然也就有自身的祈願,也就是——私心!
私心出現的時候,紛爭亦隨之而出現,因此無論天庭還是靈山、人間還是地府,都是大大小小的“江湖”。
在江湖上混,自然要講人情世故。
這一點,哪怕是以誓願名傳三界的地藏王菩薩,也沒有絲毫的例外。
如果孫悟空沒來,便把寇員外留在身邊當掌善緣簿子的案長。
孫悟空來了,不僅立刻把寇員外送回還陽,還給增添了一紀陽壽。
“一紀”不是“一世紀”,而是歲星繞太陽一週的時間,也就是十二年。
李商隱曾經有詩句,“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說的就是李隆基當了四十多年皇帝,真正快活的日子並沒有多少,當真嗚呼哀哉。
其實這裡有一樁疑問,便是孫悟空這番作為,算不算壞了寇員外機緣。
畢竟如果寇員外留在地府,那便是地藏王菩薩身邊的正經公務員,此後千千萬萬年都有所保障。
如果寇員外還陽,十二年後是什麼模樣,那就說不準了。
這裡可是西牛賀洲,最不缺的就是齋僧的善信,比寇員外做的更多的,絕不能說沒有,甚至還有不少。
一群人排隊等的位子,借西天取經無意間彎道超車,超車之後又放棄。
未來能不能得到,很難說!
寇員外畢竟是凡人,也不是知道一切的先知者,不能用局外人和上帝視角來分析,那樣是錯誤的。
正常情況下,一個人死後到了陰曹地府,忽然有神仙帶你還陽,還延長十二年陽壽,除非是生不如死的,否則十有八九會選擇跟隨神仙回去。
寇員外當然不是生不如死的,他家裡還有萬貫家財,顯然是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還陽,而不是留在陰曹地府。
至於以後的事,以後再說。
不過經此一遭,齋僧萬人的因果徹底了結,再想獲得好處,那便只能繼續齋僧,或者捐贈金銀修建佛塔。
孫悟空正要帶走寇員外,忽然聽到地藏王菩薩問道:“聽聞大聖和天庭護法尊神有些交情,勞煩大聖去問問,貧僧的坐騎何時歸還。”
“菩薩怎的不親自去問?”
“貧僧昔年許下誓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除非天崩地裂,否則絕不出幽冥半步,卻是不便詢問。”
“菩薩說的坐騎,莫非就是那頭叫做聽諦獸的大象?”
“正是。”
“這事兒好說,待得老孫取到真經之時,必然會為菩薩詢問一二。”
“那便多謝大聖了。”
“小事,小事,老孫去也!”
孫悟空不在乎什麼坐騎,卻想到了傳聞中的“八十一難”,也就是通天河問壽的老烏龜造成的那一難。
原劇情中,過通天河時,曾經得老烏龜馱著過河,老烏龜請玄奘向佛祖詢問自身壽元,玄奘滿口答應,不想到了靈山事情太多,最終給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