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指望來世能投胎到大明!”
“都指望來世能投胎到大明!”
“都指望來世能投胎到大明!”
慈雲寺方丈一句話,給玄奘整的不會了,您老人家這話讓我怎麼接啊!
大明的和尚,心心念念去靈山大雷音寺取大乘佛法、三藏真經,認為這可以普度眾生,得到大解脫、大自在。
天竺的和尚,心心念念來世投胎到大明,認為這是最好的福報。
要不咱們換換位置?
不過這也不無道理,大明有一句流傳許久的話,叫做美來自於未知。
你沒見過我,我沒見過你,我覺得你是最好的,你覺得我是最好的。
實際上,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差,絕無任何完美。
距離產生美,一切的美好都來自於未知,等到相互之間有了瞭解,也不過就是那麼回事兒,誰能做到完美呢?
玄奘快速收斂精神,道:“老方丈此言讓貧僧甚是惶恐,我們師徒只是行腳僧人,又有何受用之處?”
孫悟空道:“老方丈居於天竺,在此閒養自在,才是享福哩。”
方丈見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面上稍稍有了幾分驚慌,轉而變為正常。
原本他覺得,大明天朝的人,都是上上等,應該都是玄奘這般模樣。
見到猴子老豬老沙,才知道大明也是有的醜有的俊,俊的風姿俊秀,醜的難以形容,與天竺並無太大不同。
方丈道:“聖僧意欲何為?”
玄奘道:“貧僧奉大明皇帝陛下旨意,去往西方極樂世界拜佛求經,路過寶方,只求安歇一夜,化頓齋飯。”
方丈道:“這個好說,不過大明聖僧至此,若是明日便走,未免讓人覺得我們怠慢客人,也多有些遺憾。”
“有何遺憾之處?”
“再過不久便是上元佳節,我們這裡家家戶戶都會放燈,也會在此時舉辦論佛法會,辯論佛法,明辨正理,駁斥歪理邪說,如今正缺個主會人。”
若說別的事,玄奘或許會拒絕,但講經說法,駁斥歪理,玄奘自然是當仁不讓,立刻便認下了這個主會人。
事實上,這事兒並不討好。
主會人並非是主持人,而是相當於開壇說法,不僅需要講解自身法道,還需要面對參與之人的各種詰難。
能夠辯倒別人,自然是榮耀,如果被他人難住,便會下不來臺。
前番數次論佛法會,主會之人均被外來僧人難住,本地僧人均不敢擔當主事人,這才一直都有空缺。
威望不高,不行,學問不精,同樣不行,還要才思敏捷,明辨是非。
前前後後舉辦六次論佛法會,能夠成功撐下去的主事人,唯有慈雲寺方丈的師父,上一代的老方丈。
倒不是他的佛法當真精深,而是因為那是首屆,前來參與的不多。
可玄奘何許人也?
打妖精不擅長,講經說法,便是講七天七夜也絕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至於各種詰難,玄奘巴不得聽一些別的思想理念,豐富自身的思想,以此來穩固自身的佛法根基。
總而言之一句話——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
而且這論佛法會,說穿了就是佛門的無遮大會,只是換了個說法而已。
當然,由於“無遮”二字引人遐思,原本是辯論佛法、佈施齋戒的法會,總是被人變得非常不正經!
善了個哉的!
慈雲寺方丈見孫悟空面目凶煞,在玄奘答應之後,稍稍提醒了一番。
孫悟空奇道:“講經說法需要的不僅是知識,還需要有名望,若是僅有一次撐過,為何能夠開這麼多次?”
這話沒有錯誤。
任何一種能夠持續的大型活動,不論是奧運會、NBA、世界盃,還是華山論劍,不僅需要參與者能力出眾,還需要極高的名望,吸引外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