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只要是人,那便有感情,玄奘是聖僧,同時也是人,自然有七情六慾。
只不過玄奘可以靠著向佛之心,把慾望壓制到最低,顯得風輕雲淡、無慾無求,實際上卻並不是如此。
情感就像是彈簧,前番壓抑的越是嚴重,爆發起來就越是強烈。
因此,尤其當僧人發生情感,那便會一發不可收拾,比如阿儺。
佛祖弟子,有資格成佛的存在,因為情劫而心魔纏身,最終不得不想辦法解化身軀,去小世界尋求人道。
天地同壽日月同庚,變為人間百年彈指一瞬,怎麼看都虧大了。
可若是問阿儺後不後悔,阿儺十有八九會回答——我只想再次化為石橋。
佛祖,我愛上了一個女子,願化身石橋,受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打,但求少女從橋上走過。
相比於神佛的悠長壽命,人間百年確實是彈指一瞬,但以另一種方式活在人們心中,豈不也是一種不朽?
這種心靈上的不朽,有些時候,反而比肉體上的不朽更加悲壯動人。
沒有人知道,在看到女兒國國王的剎那,玄奘內心便生出一絲悸動,那是他從未有過的異樣感覺。
他感覺到了危險,同時也感覺到了甜蜜;他感覺到了膽怯,同時又想壯壯膽子,抬頭輕輕的再看一眼。
這是一種矛盾的感覺,似乎向前一步就會踏入無間煉獄,又似乎有一個聲音在告訴他,向前、向前、再向前!
劫數麼?
或許吧!
對於僧人而言,這確實是劫數,甚至對於大多數修行者而言,這都是可以讓一世修為付諸流水的劫數。
但如果沒有經歷過這種劫數,人生又怎麼會完整?如果內心有一大段殘缺冷肅,又如何能夠普度眾生?
大雷音寺每一尊佛,都曾經歷過這些,甚至菩薩、羅漢、揭諦、金剛、伽藍、力士,也都曾經歷過!
感情不是數學公式,記錄在書本上的永遠只是理念,唯有親身經歷過,才會有刻骨銘心的深刻記憶。
玄奘此時便處於這個階段。
他不知道什麼是愛情,因為這是他的人生中不曾存在的東西。
絕大多數人,青少年時期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幻想,哪怕沒有親身經歷,做夢的時候,也會有東西遺落出來。
美好的念,遺落於美好的夢。
玄奘卻從未有過,用那些真心想吃肉的妖怪的話說,玄奘九世修行,一點元陽未洩,吃了可以長生不老。
如果加上金蟬子,那便是十世。
十世修行,數百上千年的壓抑,一朝爆發出來,會有多麼的劇烈?
呂雲澄不知道,因為呂雲澄此時已經到了普陀山,請觀音菩薩在剛剛繪製好的畫卷上,點三滴楊枝甘露。
沙僧不知道,因為他這部分情感是完全殘缺的,一直都不存在。
豬八戒不知道,因為他的內心早已傷痕累累,唯有在觸及最深刻的傷疤的時候,才會激起奮進的動力。
孫悟空不知道,因為他覺得看玄奘和師十二沒意思,又覺得女兒國附近無甚大妖,便在城內找地方閒逛。
女兒國全部都是女子,而且多是情鬼轉世,平均顏值自是極高。
對於大多數男人而言,這裡是絕世無雙的聖地,便是逛一百年也逛不夠。
孫悟空卻不覺得有什麼,只是漫無目的的胡亂遊蕩,他也不知道自己要去找什麼,只是下意識的閒逛。
沒有目的,不知道要做什麼,甚至不知道為什麼閒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