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友對於我天宗的太上忘情,似乎並不贊同。”
“不是不贊同,而是有選擇的贊同,有選擇的反對。”
“願聞其詳。”
“天下間沒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天地不完美,思想也不會完美,只有根據自身條件以及所處的環境,取長補短,去粗取精,才是最正確的。
從這點來說,我倒是很喜歡儒家的‘三人行,必有我師’以及法家的‘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反古者不可非,循禮者不足多’。”
“既如此,卻不知呂道友對人宗怎麼看?”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人宗認為眾生一視同仁,沒有貴賤之分,即‘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這句話的意思是,天地看待萬事萬物都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一切順其自然的發展。
他們似乎只記住了前一半,卻忘記了後一半。
人不是天,人是有感情的,有感情就會有私心,有私心就不可能公正。
想要公平公正的看待萬物,就需要摒棄自己的私心,想要摒棄私心,就必須‘忘情’。
太上忘情,似乎不是人宗的思想,而是天宗的思想。
想要達成人宗追求的境界,需要天宗的心法輔助,同樣的,想要達成天宗追求的境界,需要用人宗的方式體驗凡塵俗世。
天宗和人宗本就是一體,你們卻爭了三百多年,真不知道是該說內耗損害了道家的實力,還是該說爭鬥刺激了你們的潛力。
北冥子道友,你能回答我這個問題麼?”
目前道門天人兩宗,天宗掌教是赤松子,人宗掌教是逍遙子,北冥子是天宗太上長老,同時也是道門輩分最高的人。
每五年一次的天人之爭,莫說是參與,連作為公正都不去。
若非感覺到呂雲澄在指點蓋聶的時候,故意散發出的金丹大道的獨特道韻,他甚至還會繼續閉關。
直到很多年後,一個名叫“曉夢”的絕世天才,以八歲之齡連挫天宗一十八名弟子,北冥子才會出關收徒。
道門的天人之爭,就好似《笑傲江湖》中華山派的劍氣之爭,北冥子就相當於風清揚。
地位如此超然的人物,對於“道”的理解自然非凡俗之輩可比。
呂雲澄這個“外人”能夠想到的,北冥子當然也能想得到。
不只是北冥子,赤松子、逍遙子也都明白。
逍遙子曾經表示過:“當年天宗人宗分道揚鑣,就是因為出世和入世的理念之爭,三百年來爭鬥不止,我始終認為,雖然對大道的理解不同,但終究是殊途同歸。”
理解麼?理解啊。
能和解麼?不能啊。
就好比嶽不群不知道該練劍麼?封不平不知道該練氣麼?
都知道啊,但他們能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