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妃暄看著道信,認真的說道:“我要回靜齋等待最後的敵人了,到時不要管我,管好佛門即可。”
道信苦笑道:“若是嘉祥他們三個還在,或許還有幾分機會,單隻我一個,再過幾年,怕是都擋不住徐子陵了。”
“佛法自漢時傳入中原,至今已經流傳數百年,雖然積弊甚多,但流傳足夠久遠,在百姓心中早已紮下了根。
徐子陵並非強兇霸道之人,也不會用蠻橫的手段強力趕盡殺絕,佛門雖然會勢力大損,卻不會被滅掉。
我這些時日一直在思索呂雲澄的話,發現他很多話說的都非常有道理。
如今的佛門僧人,十有八九都拋棄了慈悲度世的本心,只留下爭權奪利的虛假偽善,必須下重手改變。
若是能夠藉此機會除去那些弊端,如同呂雲澄說的那樣,細水長流,倒也不失為一樁好事。”
作為修成了劍心通明的高手,師妃暄比梵清惠更能夠靜下心來思索問題。
心一旦靜下來,就很容易發現問題。
代天選帝,以教派干擾王朝更替,絕對是讓天下豪雄為之惱恨的事情。
不管誰得了天下,都絕不可能給佛門好臉色。
與其到時候再改,不如趁著天下大亂,和那些人徹底做出割捨,保留一脈或兩脈傳承。
師妃暄斷斷續續的說了很多,有些是呂雲澄的理念,有些是這些時日的見聞,還有一些是她自己的思索。
道信很認真的聽著。
明明他才是前輩,現在卻好似小學生一般。
師妃暄發現的問題,他當然也知道,只不過不知道該如何更改,領悟到“花團錦簇不如細水長流”之後,又沒有割捨的決心。
如今和師妃暄的這番論道,倒是讓他做好了決定。
“妃暄,事情都是清惠做的,你沒有參與,你可以避過這一切,找個地方清修。”
“師父做的事,我都知道,知道卻沒有阻止,就相當於是我親手做的,而且,不管師父做了什麼,她都是我師父。”
說罷,師妃暄提起寶劍,一路回了慈航靜齋。
另一頭,畢玄在高句麗搜尋五日,沒有尋到呂雲澄的蹤跡,心中的危機感卻越來越重,當即不再管顧呂雲澄,悄然離去。
又過半年,頡利撕毀和高句麗的協議,親自帶領大軍入侵。
高句麗雖然沒有了傅採林,但是有地形和氣候的優勢,在畢玄沒有親自出手的情況下,雖然被打的步步後撤,卻也成功拖住了突厥。
……
呂雲澄和婠婠在高句麗停留了十餘日,一同回了中原。
婠婠回陰癸派幫祝玉妍收服魔門各大支脈,呂雲澄則是接受宋缺的邀請,去了嶺南。
不過並沒有立刻動身去,而是準備先去川蜀玩幾天。
自家徒兒獨孤鳳據說在川蜀玩的很嗨,呂雲澄要去考考自家徒兒的功課有沒有落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