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能中舉,何來官職。”
“你現在有多少財產?”
“我有這間客棧的地契,還有存銀二十七兩五錢。”
“沒有權,沒有錢,沒有武力,你拿什麼給我女兒幸福?”
“用我的一切。”
“這只是個口號而已,我想聽實際的,比如,明年秋闈,你有把握麼?”
明朝科舉分為童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五級。
透過童試為“童生”,透過院試為“秀才”,透過鄉試為“舉人”,透過會試為“進士”,殿試給予進士最終排名。
鄉試在秋天舉行,因此也被稱為“秋闈”,中舉後即具備做官資格,地位和中舉前天差地別。
呂秀才面色一白,咬了咬牙,道:“沒有。”
“為什麼?”
“除非是作弊,亦或是賄賂考官,否則沒人能保證一定中舉。”
“如果中舉,甚至中了進士,你想做什麼官?是入翰林院,還是六部,還是地方官?”
“地方官吧,我想為百姓做點實事。”
“真的?”
“真的。”
“如果給你二十五兩銀子,讓你自由支配,你會做什麼?”
“把白馬書院翻修一遍,讓孩子們都能好好讀書。”
“二百五十兩。”
“把西涼河的河堤翻修一遍。”
“不留點給自己和身邊的人?”
“哦,給大嘴買雙新鞋,他那雙破鞋都快爛透底了。”
呂秀才的目光很清澈,看得出來,他不是在裝模作樣。
他確實是這麼想的,如果真的有錢,他也會這麼做。
原劇情中,關中大俠的一百兩賞銀,他就是這麼花的。
慕容子來的時候,郭芙蓉也曾問過他這些“如果”,他當時也是這麼回答的。
呂秀才看起來是個小氣的酸腐秀才,實際上他的“公心”遠遠大於“私心”。
《龍門鏢局》中,盛秋月冒失闖禍,陸三金攬責入獄,呂青橙去求情,面對女兒的哀求,他仍舊選擇秉公執法。
郭不敬笑了笑,認真地說道:“好個呂秀才,我小看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