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在清朝末年,朝廷迫於國內外的政治形勢,模仿西方立憲制,在各省建立審議機構——諮議局,其議員和議長由民意代表選舉產生。
因此,諮議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意,具有西方議會的性質。
蒲殿俊和羅綸是什麼來頭?
蒲殿俊,四川廣安人,自幼受傳統文化教育,赴京應試中了進士,被官費選送到日本留學。
由於蒲殿俊的口才和文筆俱佳,在留日學生中有很強的號召力。
自從“庚子國變”之後,國人出於對列強的憤恨與恐懼,全國的輿論導向都是呼籲由國人自己來辦鐵路,“不借洋款”成為愛國的標誌。
再加上官辦鐵路壟斷資源,又容易產生腐敗,因此興起了一股民間商辦鐵路的熱潮。
蒲殿俊與進步學生組成“川漢鐵路改進會”,從日本上書清廷,揭露“租股”和官辦鐵路公司的弊端,要求四川鐵路實行“商辦”,得到光緒皇帝的允許。
訊息傳到日本,蒲殿俊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他寫道:“偉大之業,三年晦暗膠擾垂破之局,得此臨巖一轉,豈惟本與全體股東之幸,亦吾國路政之一大紀念矣。”
蒲殿俊旋即由日本回國,與四川親友一起集資,帶頭認購鐵路股款三十餘萬兩。
蒲殿俊作為立憲派的代表,在四川省諮議局成立大會上,他被選為議長。因此,為民請命是他的職責。
羅綸,四川西充人,幼時被人稱為神童,十四歲考入成都尊經書院。
學成後應聘回鄉,任順慶府中學堂國文、歷史教習兼齋務長。
其父是當地袍哥舵爺,他受父親的影響,積極支援學生參加立憲運動。
因他曾親率學生及紳、商、工、農各界代表兩千餘人赴督府請願,要求速開國會,而名聲大振。
後來,羅綸被西充原籍選舉為議員。四川諮議局成立時,羅綸被選為副議長,與議長蒲殿俊一起,領導四川省的立憲運動。
王人文聽了蒲殿俊等人的訴求後,接受了股民向朝廷遞交的《請願書》。
他對股民的遭遇表示同情,主張川漢鐵路所存七百多萬兩白銀的現款,應儘快全部退還給川人。
為了安撫股東,平息民眾的怒火,王人文答應立即向朝廷上奏《請願書》。
四川“護理總督”王人文在奏章中強調:川漢鐵路關係到本省權利存廢,川人對於鐵路,所受痛苦本深,希翼路成或有取償之望。一聞改歸國有,群情自多疑慮。因此,希望朝廷收回鐵路國有的“上諭”,維持鐵路商辦的原案。
清廷接到王人文如實反映川民正義要求的奏章後,不僅對其奏請政府收回“上諭”的主張置若罔聞,反而認為王人文軟弱無能,加以嚴厲斥責。
緊急任命端方為川漢鐵路督辦大臣,負責處理相關事務。
袁世凱為了討好清廷,親自給端方寫信,敦促他迅速實施鐵路國有政策,鐵腕壓制股東的訴求。
郵傳部大臣盛懷宣和鐵路大臣端方,共同簽署“歌電”傳給王人文,斷然拒絕了奏章中四川股東代表的所有要求。
聲稱堅決執行鐵路國有政策,川漢鐵路公司已用之款和現存未用之款概不退回。
就這樣,清廷不僅剝奪了四川商辦鐵路的權利,甚至連鐵路公司的股金現款也要吞併,因而更加激怒了川漢鐵路的股東。
由蒲殿俊和羅綸控制的《蜀報》,主編鄧孝可發表文章,以“賣國郵傳部!賣國奴盛懷宣”為題,大罵盛懷宣:
“既奪我路,又奪我款,又不為我造路……有生物以來無此情,有世界以來無此理,有日月以來無此黑暗,有人類以來無此野蠻。”
號召群眾馬上行動起來,“堅持鐵路商辦,死中求生。”
在廣大鐵路股東的強烈要求下,諮議局議長蒲殿俊、副議長羅綸、議員張瀾牽頭,在成都嶽府街川漢鐵路總公司召開臨時股東大會。
蒲殿俊與護理總督的私交不錯,經過蒲殿俊的再三邀請,王人文答應親臨會場聽聽民聲。
來參會的股東代表兩千四百餘人,各界學生代表及市民數千人聞訊趕來旁聽。
羅梓舟和廖春雷接到參會通知後,分別帶領川西和川北的哥老會代表,星夜兼程趕去嶽府街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