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和尚接過銀子,把傳單放到竹筐裡。
笑道:“嘿嘿,銀子……傳單,銀子……傳單……”然後,手舞足蹈地走了。
打發走了周和尚,三人琢磨周和尚唱的歌謠。
李叫花道“我在成都周圍,也曾聽到小孩唱這支歌謠,但是不解其中的意思。”
智涵子道:“這首兒歌,很可能暗藏了尋找張獻忠財寶的秘訣。”
李叫花受到智涵子的啟發,突然大叫:
“我知道了,歌中的石牛和石鼓,可能是張獻忠藏寶時留下的記號。我們小時候過家家藏東西時,也常常留個標記,以便將來好尋找。”
智涵子和廖春雷都覺得有理。
接著,向李叫花打聽總督府派人尋寶的情況。
李叫花喝一口茶,不緊不慢地講出在錦江邊,遇見鄧鳳生尋寶的經過。
那天傍晚,李叫花來到錦江邊,見前面有幾個人在探頭探腦地沿江查詢東西。
李叫花跟上去,發現是鄧鳳生和他的徒弟,還帶了一個軍官在身邊。
我找人打聽過,這個軍官是總督府的人。
李叫花發現,鄧鳳生和他的徒弟,每天傍晚來到府河與南河交匯處的合江亭,坐在一塊大石頭上,對著江水指手畫腳一陣。
然後,鬼鬼祟祟地過安順橋,再沿南岸慢慢走到九眼橋附近。最後走到望江樓下,久久觀望,並向江心指指點點。
智涵子心想,是呀,《成都縣誌》裡記載,張獻忠當年把財寶藏到了錦江裡面,稱之為水藏。
“府河……南河……交匯處……”
智涵子恍然大悟,這兩條河的交匯處,不正好就是“二水交匯的河口”嗎?
莫非胖鎮兒歌中的“二水口”不是地名,而是泛指兩條河的交匯處?
莫非鄧鳳生破解了二水口的秘密?
智涵子對李叫花道:
“李兄,辛苦你再去成都走一趟,回去跟緊鄧鳳生師徒,重點蹲守在合江亭附近。那裡府河與南河交匯,可能就是張獻忠的水藏地點——二水口。”
李叫花立即起身與兩人告別,離開兄弟茶館後,當晚來到成都錦江河邊。
他驚奇地發現,錦江河水已經被改道。府河與南河交匯處的江水被人工攔斷,九眼橋直到望江樓地段,江岸上全部用木板圍了起來。
李叫花走近圍欄的木板邊,從縫隙中向裡面觀看。發現河裡有一百多名軍士,拿起鋤頭、鐵鍬和洛陽鏟,在抽乾水的河道里,打探和挖掘東西。
李叫花心想,可能是鄧鳳生經過勘察,幫總督趙爾豐找到了錦江的藏寶地點。
李叫花心裡非常焦急,大西王張獻忠的鉅額藏寶,要是被殺人魔王趙爾豐挖走了,後果將不堪設想!
列位看官,面對四川各地如火如荼的反清形勢,總督趙爾豐已預感到四川要出翻天的大事。
因此,他想方設法積極擴軍備戰,準備以武力鎮壓反清起義。
趙爾豐決定向袁世凱學習,購買洋槍洋炮,擴練一鎮新軍。可是,總督府財力空虛,他一直為鉅額的軍費開支發愁。
一個老幕僚摸清了總督大人的心思,他給趙爾豐建言,張獻忠當年撤離成都時,將鉅額財寶埋到了錦江河裡。
現在總督何不派軍隊,去挖出錦江裡的大西王藏寶,用來充當軍費,擴建新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