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分兩頭。
列位看官,請允許在下回過頭來,聊一聊朱智涵。
卻說朱智涵在武當山,拜李真人為師,每天聞雞起舞,披星戴月,潛心練功一年多,逐步掌握了武當龍門和松溪派功夫。
一天早晨,他向李真人告別,準備離開武當山,去四川安葬師父的靈發。
李真人道:
“徒兒啊,武當派的內家功夫你已悉數掌握,望你牢記祖師真言,切不可恃技欺弱。
功夫無止境,你可自己摸索,將它不斷髮揚光大。”
朱智涵雙膝下地長跪李真人,然後依依不捨地離開武當山。
他從均州坐船,經漢水,轉長江,再入岷江,到達四川首府成都。
朱智涵首先要做的,是去青城山看望嫦娥妹妹。然後邀她一起去大鎮,安葬無為師父的靈發。
打定主意後,朱智涵乘馬車到達青城山下。走進山門後,沿小路步行上山。
打聽了幾個道觀,最後在丈人峰下的建福宮裡,找到了已是“妙音”道姑的許嫦娥。
許嫦娥與師兄一別四年多,今日重逢格外高興。
她告訴師兄,自己在建福宮入了道,得道號“妙音”。
妙音每天在“青城天下幽”的人間仙境中,修煉張天師的正一道,過得也還自在。
朱智涵將兩人從杭州分別後,自己在南方几省拜訪名師學藝的經歷,向妙音簡單擺談了一陣。
然後邀請她一起去安葬師父的靈發,妙音欣然同意。
那天,朱智涵與妙音走到灌縣城,僱了一輛馬車,一路向東北方向行駛。
穿過成都平原,在金堂縣的趙鎮下車。
吃過午飯,再向東北步行四五里,前面就是高聳如雲的龍泉山脈。
朱智涵和妙音跟著一群挑夫,從之字形的山路一步步盤旋上山。
拐了幾十道彎,兩人艱難地爬上了山頂,在三王廟稍稍歇息一陣。
過了三王廟,朱智涵和妙音慢慢走下龍泉山,進入中江縣地界。
山腳下的中江縣,屬於川北的丘陵地帶,與成都平原僅一山之隔,卻是另一個世界。
一眼望去,處處是綠水青山,一派秀美的田園風光。
山溝裡一個巨大的圓形筒車,隨著水流轉動,吱吱呀呀地在唱歌。
綠竹掩映的農家屋舍錯落有致,房前屋後雞鳴犬吠,仿如世外桃源。
不遠處傳來一陣清脆的歌聲,朱智涵抬眼細看,見一群天真幼稚的孩童在唱兒歌。
豆子山,打瓦鼓。
陽平關,撒白雨。
白雨下,取龍女。
織得絹,二丈五。
一半屬羅江,一半屬玄武。
妙音聽罷,對朱智涵道:“這個兒歌太好聽了!”
朱智涵覺得歌謠朗朗上口,語言樸素,想象力豐富,便走過去問小孩:
“小朋友,你們唱的什麼歌呀?”
“綿州巴歌。”
小孩望了望朱智涵和妙音,齊聲答道。
一位在地裡除草的白髮老人,聽朱智涵二人是外地口音,解釋道:
“綿州巴歌是傳唱於四川羅江和玄武一帶的古老民歌。